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强制法 > 行政强制措施 > 交警开强制措施单等于处理了吗

交警开强制措施单等于处理了吗

时间:2022-01-15 浏览:8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04119
不一定的,交警开了强制措施凭证和开具罚单是有区别的,强制措施是对交通违法行为采取的强制措施,而处罚是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的惩罚。关于交警开强制措施单是否等于处理了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解答。

交警采取强制措施并非处理行为

1、交警采取强制措施凭证和开具罚单是有区别的。强制措施是对交通违法行为采取的强制措施,而处罚则是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的惩罚。

2、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四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行政强制措施:

扣留车辆

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拖移机动车

检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含量

收缴物品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根据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制发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实施:

口头告知违法行为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

听取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如果违法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应当采纳

制作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并通知当事人在十五日内接受处理

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应当由违法行为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并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印章。如果当事人拒绝签名,交通警察应当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上注明

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如果当事人拒收,交通警察应当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上注明,即为送达

交通警察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将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报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常见交通违法行为

1、闯红灯

闯红灯是道路交通最危险的行为,往往导致许多交通事故和车祸。其后果可能轻微的是车辆损毁,但也可能严重到造成人员伤亡,后果令人震惊。

2、超速驾驶

许多驾驶人认为在没有交通监控的路段偶尔超速并无大碍,但实际上危害极大。过快的速度会影响驾驶人对道路情况的判断,如果前方突然出现情况,驾驶人可能来不及反应,无法控制局势,从而发生交通事故。在高速公路上超速更加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3、酒后驾驶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许多司机冒险违法,心存侥幸,喝了酒仍然坚持开车。酒精会严重干扰大脑神经系统,使人无法保持清醒状态。

4、疲劳驾驶

如果感到疲劳或精神状态不佳,请不要驾驶车辆。应将车辆开到安全地带停车休息一下。疲劳驾驶是发生交通事故最常见的违法行为之一。

5、超员越载驾驶

无论是货车还是客车,驾驶人都应按照车辆规定的乘客人数和载货限制重量行驶。不得超员,也不得超载。每种车辆都有其限重标准,如果超过这个标准,制动功能和其他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6、不礼让行人

许多司机在通过人行横道时不礼让行人,为了争先恐后,从而发生碰撞事故。只要驾驶人礼让行人,这种事故就不会发生。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申请交通事故赔偿权利人强制执行?

    市交警支队与市人民法院联合推出了一项新措施,针对市区范围内使用快速处理方式处理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可以将交通事故调解协议带到市人民法庭进行司法确认,确认后,如果赔偿义务人拒不履行,赔偿权利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项措施旨在消除群众对快速处理方式的顾虑

  • 交警强制措施有哪几种

    交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避免危害发生、防止证据灭失的需要或者机动车驾驶人累积记分满12分的,可以依法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一)扣留车辆;(二)扣留机动车驾驶证;(三)拖移机动车;(四)收缴非法装置;(五)检验体内酒精、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含量

  • 交警强制措施能撤除吗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被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

  • 交警强制措施能查到吗

    依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警对违法人员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所以采取的处罚措施是可以查到的。第八十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的行政执法活动,应当接受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公安机关督察部门应当对公安机关交通管

  • 驾驶人强制措施记录是什么
  • 交警强制措施记录什么意思
  • 事故提车需要什么手续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