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者明知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仍向消费者提供,导致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的情况下,除了赔偿造成的损失外,还需要承担所受损失2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
消费者需要明确谁拥有起诉权。
消费者在确定被告时,可以按照以下几项确定:
(1) 购买或使用商品时,合法权益受损,以销售者为被告;
(2) 因商品缺陷导致人身或财产损害,以销售者或生产者为被告;
(3) 接受服务时合法权益受损,以服务者为被告;如果损害是因为服务者使用缺陷产品造成的,消费者还可以将产品的销售者或生产者作为被告;
(4) 原销售者、生产者或服务者发生企业分立或合并,消费者可以将变更后承担权利义务的企业作为被告;
(5) 经营者通过租借、转让等方式使用他人营业执照,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可以将该经营者或营业执照的持有人作为被告;
(6) 消费者因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导致合法权益受损,可以将经营者作为被告;如果广告发布者无法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和住址,消费者可以将广告发布者作为被告。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民事案件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提起消费侵权官司时,还需要注意提交起诉状正副本、提交证据以及交纳诉讼费用等事项。
消费侵权官司属于民事案件,消费者想要提起诉讼,需要先向法院提交起诉书和证据,然后法院才会决定是否受理该案件。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消费者要获得有利判决,都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
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及其认定标准。商场搜身行为是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权的典型案例,必须具备违法性,不得拘禁自然人身体自由。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行为还包括非法妨害行动、妨害公路通行、侵害通信自由和非法强制医疗等。遇到类似情况,建议消费者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关于公司拖欠工资是否能要求双倍工资的问题。如果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无论拖欠时间多久都不能要求双倍工资;若未签劳动合同且拖欠超过两年,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双倍工资。双倍工资不属于劳动报酬,是惩罚性赔偿金,有特定的时效规定。解决拖欠工资问题,可先向劳动部门
损害赔偿的基本性质为一种补偿性质的法律责任,其目的在于补偿受害人所遭受的全部损失,保护受害人权益。损害赔偿原则上不具有惩罚性,强调通过赔偿使受害人恢复受损状态。除法律规定不可赔偿的损害外,其他损害都应得到赔偿。特殊情况下,法律会规定适用惩罚性赔偿金以
商品房买卖合同中买房人的法律保护问题。我国法律体系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买受人有一定的保护,但存在局限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试图对惩罚性赔偿做出规定,然而存在法律依据不足的争议,其适用范围也超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原则。因此,买房人需要了解相关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