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如果交通肇事方造成了对方的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他们必须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条【债权责任的承担】,当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时,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首先,交警部门在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如果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可以由办案警官主持调解。如果调解顺利,双方可以达成调解协议,责任方赔偿后,案件就会终结。
如果交通事故赔偿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受害人可以委托律师提起诉讼,进入法院诉讼程序:
原告委托的律师介入,收集相关赔偿证据,制作证据目录,起草起诉状,然后到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满足起诉条件,法院会受理审查,并在七日内立案。
法院在立案后五日内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被告收到起诉状后十五日内可以提出答辩状。
法院确定举证责任期限和开庭时间,双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间内提交证据。开庭前,法院会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开庭后,书记查明到庭情况,宣布法庭纪律,审判长核对当事人情况,宣布案由,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诉讼权利义务,询问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然后,进入法庭调查阶段,当事人或交通事故律师陈述,证人作证,宣读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接下来是法庭辩论环节,原告或交通事故律师发言,被告答辩,第三人发言或答辩,交通事故双方互相辩论。审判长会询问各方意见,开庭审理阶段结束。
法院一般不会当庭宣判。在开庭后的一段时间内,法院必须公开判决并送达判决书,判决书生效。
如果被告不履行赔偿义务,原告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后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交通肇事罪中的举证责任分担问题。对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举证责任是均等的;而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非机动车或行人的举证责任采取倒置原则。文章还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和相关法律依据。该罪行主体是年满16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法规并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法律依据包括《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知以及各部门颁布的相关
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到侵犯时,根据《侵权责任法》可以主张人身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包括因治疗和康复产生的费用、工作收入减少、残疾生活辅助具费、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等。同时,财产损失赔偿范围也包括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设施修复或折价赔偿等。最新资讯
酒后肇事逃逸的判定标准,包括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的各种情形。对于酒后驾车,根据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罚力度加大,醉酒驾驶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于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累犯,处罚更为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