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行协商处理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通过自行协商解决劳动纠纷。如果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可以签订协议书,并按照协议书约定进行赔偿。
2. 劳动监督保障部门投诉
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无法协商一致,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督保障部门投诉,请求其介入处理。
3. 劳动仲裁
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提起诉讼
如果劳动者对劳动仲裁的裁决结果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 解雇和离职引发的劳动纠纷
(1)解雇是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屡教不改、不适合在单位继续工作的劳动者进行的最严厉行政处分。
(2)离职是劳动者主动辞去原职务,离开原用人单位的行为。
2. 薪资、保险、福利、培训和劳动保护引发的劳动纠纷
(1)薪资是劳动者根据劳动付出应得的报酬。
(2)保险包括工伤、生育、待业、养老、病假待遇、死亡丧葬抚恤等社会保险。
(3)福利是用人单位为补助职工及其家属和举办集体福利事业而支付的费用。
(4)培训是指职工在职期间接受的职业技术培训。
3. 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纠纷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为确立劳动权利义务关系而达成的协议,劳动合同纠纷可能发生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过程中。
4. 其他劳动纠纷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还存在其他劳动纠纷。此外,劳动争议还可以根据当事人是否为多数以及争议内容是否具有共性来划分为集体劳动纠纷和个人劳动纠纷等。如果对仲裁裁决书不服,应在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过期将不再受理。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之日起生效,而裁决书则在送达后并不立即生效。当事人如对裁决书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否则裁决书将产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的生效时间有所不同。
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与途径。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可通过调解仲裁解决,如仲裁不服可提起诉讼。同时,对于试用期超过法定期限的情况,用人单位需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仲裁维权
未签订合同协议拖欠工资的处理方法。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申请仲裁等方式维权,仲裁时要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试用期辞职后追讨工资的方法包括与公司协商、寻求调解、申请劳动仲裁、向有关机关投诉和提起民事诉讼。解决纠纷时,应先申请劳动仲裁,再考虑提起诉讼。
员工的午休权益和企业解雇问题。虽然劳动法规定了工作时间,但未明确规定午休时间。解雇员工的合法性需根据劳动合同和劳动法的规定来判断。解雇时,用人单位需按劳动者的工作年限给予经济补偿。员工可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金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