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如果用人单位提出不续签劳动合同,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如果劳动者要求续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情况,用人单位拒绝续签将构成违法行为,应当支付劳动者赔偿金。根据工作年限的不同,支付的经济补偿金为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或者工作1年支付2个月工资。
除非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提供的新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降低为由,否则劳动者不续签劳动合同将不享受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包括: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到期时间即为该劳动合同的终止时间,如果用人单位继续与劳动者保持劳动关系,应当重新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十六条的规定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事实劳动关系解除是否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1]249号)规定,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继续工作的情况下,如果用人单位未提出异议,则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这并不意味着双方之前签订的书面劳动合同持续有效,也不等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按照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续签了一个新的劳动合同,而是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以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如果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都未意识到续签劳动合同,双方之间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二倍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
离职赔偿金是否一次性发放及相关规定。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经济补偿。对于公司能否与员工协商约定经济补偿金的问题,虽然法律上允许双方协商,但协议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否则可能无效。员工应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对
约定竞业限制费按年度支付的有效性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文中指出,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如未约定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后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竞业限制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两年,且适用范围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等负有保密义务
党员干部的旷工行为及其处分规定。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旷工行为若情节较重将给予党纪处分。同时,党员干部作为劳动者,严重旷工行为可能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试用期被解除合同是否应补偿两个月工资的问题。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解除合同且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但需支付相应工资。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劳动者可通过协商、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