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角度来看,承办保证保险业务的保险人必须经过国家保险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才能合法从事该业务。
保证保险主要针对一般财产保险中的不保险风险。
保证保险合同涉及到投保人、保险人和被保证人三方的身份,一旦成立,不可随意解除。
这种观点认为,保证保险合同具有保障买卖合同履行的功能,但并非担保方法。保证保险合同在目的、责任性质、保护方法和运作机制等方面与保证合同存在本质区别。
这种观点认为,保证保险合同是以保险为名义,实际上是一种保证合同。例如,当债务人向银行借款时,银行为了保障贷款安全,让保险公司介入并约定债务人向保险公司支付一定金额。当债务人未能履行还款义务时,保险公司先行履行后再向债务人追偿。这种观点得到了最高院的支持。
这种观点认为,保证保险合同既具备保险合同的特征,又具备保证合同的特征。投保人、银行和保险公司在保证保险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保证保险合同具有保险合同和保证合同的双重属性”这种观点并不可取。因为从法律效力上看,《担保法》和《保险法》都是民事单行法,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而从立法目的上看,《担保法》和《保险法》是针对不同法律行为的规范,不能同时适用于同一法律行为。因此,“保证保险合同是保证合同”这种观点更为合理,因为保证保险合同不符合《保险法》规定的三项法定制度。
免责条款的定义和分类,特别是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格式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由一方预先制定并加入合同的,没有经过双方协商。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格式合同的名称和定义,格式合同具有重复使用性、预先拟定性和订立时的不可协商性等特点,其中不可协商性是最显著的特征。
保险合同的主体变更问题,重点关注保险标的所有权转移与合同变更的关系。文章指出保险合同主体变更需经保险人同意并办理批改手续,同时保险合同遵循诚信原则,当事人需如实告知并相互诚实慎重。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合同才有效。
人身保险的主体范围以及保险金额确定方式。人身保险对象为自然人,法人不可作为被保险人。保险金额以投保金额为基础,结合经济状况等因素确定。人身保险期限较长,计算保费需考虑利率走势。长期人寿保险具有储蓄性质,涉及提存责任准备金和投资收益。代位求偿权仅在财产
共同保证的成立方式和特征。共同保证可以通过约定保证和法定保证产生,主要通过合同方式产生。对于是否多个保证合同构成共同保证,存在不同观点。德国法认为只有对同一债务的同一部分进行保证才构成共同保证,是狭义理解;而英国法认为基于同一或不同保证合同按份承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