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
2、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
3、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
4、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5、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6、法律依据:《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对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下列人员应当进行鉴定:
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
2、民事案件的当事人;
3、行政案件的原告人(自然人);
4、违反治安管理应当受拘留处罚的人员;
5、劳动改造的罪犯;
6、劳动教养人员;
7、收容审查人员;
8、与案件有关需要鉴定的其他人员。
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费用的规定。收费标准根据案件诉讼标的和鉴定标的中的较小值,按比例分段累计收取。同时介绍了司法鉴定流程,包括申请鉴定、预交费用、确定鉴定机构和人员等。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可申请重新鉴定,但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则通过补充鉴定等方法解决。
犯罪动机是判断行为人主观方面是否具有故意或者过失最直接的依据,很多案件正是因为司法人员对行为人的作案动机产生疑惑而启动精神病鉴定程序,有学者指出可以依据动机判断精神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可见犯罪动机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只有出于现实动机作案的智力障
2005年9月,法院委托广州市精神病医院司法鉴定所进行鉴定,结论是,办理离婚手续时,张莉患双相障碍,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目前处于双相障碍(缓解期),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民政部门准予离婚登记,须查明双方是否确属自愿离婚。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不需实质性审查,但
精神病患者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先按照法定程序确认监护人,由监护人承担监护义务。刑诉法第284条规定:“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司法人员对精神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