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需要注意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一律无效,没有例外。
2.通谋虚伪表示行为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行为无效。
4.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所谓公序良俗,是指公共秩序、善良风俗,也就是合同法第52条第4项规定的社会公共利益。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比如赌债、请托等,法律给予其否定性评价,认定行为无效。政治秩序、金融秩序等涉及到不特定多数人公共利益的,也属于公共秩序范畴。
5.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无效。
6.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
1.返还财产: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以后,对已经交付给对方的财产,享有返还财产的请求权,对方当事人对于已经接受的财产负有返还财产的义务。
2.折价补偿:是在因无效合同所取得的对方当事人人的财产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时,按照所取得的财产的价值进行折算,以金钱的方式对对方当事人进行补偿的责任形式。
3.赔偿损失:当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如果由于一方或者双方的过错给对方造成损失时,还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房产交易中阴阳价格的履行问题,指出应根据情况按照阳合同或阴合同履行。同时明确了阴阳合同的法律效力,房产中介需承担法律责任。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可能无效,但应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无效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其情形。无效合同引起的纠纷适用诉讼时效规定,追诉时效适用于刑事案件。合同无效纠纷的起诉时效为三年。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和胁迫、恶意串通、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格式条款和免责
合同不生效不等于无效。合同不生效,通常是指还未达到合同生效的条件或时间。合同无效是指欺诈、胁迫,恶意串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五种情形。从法律后果来看,合同无效是自始无效,不能由人为因素可以使合同有效或
合同具备可撤销的情形,是行使合同撤销权的前提条件。合同可撤销的原因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五种情形。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但是有些情况之下的话是属于部分无效,并不会导致全部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