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役权设定登记
时间:2024-05-27 浏览:4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地役权是在什么时候就开始生效的呢,地役权的法律概念是怎样的呢,地役权的设立的要件是什么呢,地役权是不是必须要登记呢,不过登记有哪些好处呢,地役权的登记的目的是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地役权设定登记”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地役权设定登记
地役权的设立
根据《物权法》第158条规定,地役权的设立是在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进行的。只要地役权人和供役地权利人自愿达成协议,地役权合同即生效,地役权也就成立。地役权的设立并不需要进行登记,登记并不是地役权设立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地役权人或供役地权利人要求登记的情况下,才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地役权登记。如果未经登记,地役权就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这就是地役权登记对抗主义的原则。登记对抗主义是指,如果地役权没有登记,那么不知道或不应该知道土地上设有地役权的第三人就可以取得该土地的使用权。例如,甲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他人手中取得了一块位于市中心广场附近的土地使用权,以“观景”为理念设计并建造了高层观景商品住宅楼。该地前面有一所学校乙,为了防止乙今后建造高楼挡住自己的观景视野,甲与乙达成协议,约定乙在30年内不得在校址兴建高层建筑,并以每年支付10万元补偿费作为代价。然而,双方在签订合同后没有进行地役权登记。1年后,学校乙迁址并将房屋全部转让给房地产商丙,但乙未向丙提及与甲之间的约定。丙购得该学校后就建起了高层住宅。甲要求丙立即停止兴建,但遭到了丙的拒绝。于是,甲向法院提起诉讼。
登记的重要性
根据《物权法》第158条的规定,法院不能支持甲的主张。因为在本案中,虽然甲和乙双方订立了地役权合同,但并没有进行登记。而乙转让土地时也没有告知丙该土地上设有地役权。因此,丙的合法权益应受到保护。甲房地产开发公司只能基于合同要求学校乙承担违约责任,而无权要求丙房地产商停止兴建高楼和承担责任。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地役权,最好进行地役权的登记。通过登记,可以确保地役权的存在被善意第三人知晓,从而保护地役权人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已登记的地役权申请转移登记提交的材料
已经登记的地役权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发生转移时,需要提交的材料和注意事项。包括不动产登记证明、地役权转移合同等。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区别,如救济请求权、提供便利的内容、适用范围和设立方式的不同。
-
地役权合同的生效条件
地役权合同的生效条件,包括合同形式、条款和登记要求。地役权可根据实现方式、行使方式和是否存在表现于外部进行分类。申请地役权登记需提交相关资料,包括申请表、身份证明、合同、权属证书等。未经登记的地役权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
-
相邻权和地役权的联系
相邻权和地役权的联系和区别。相邻权是处理相邻关系时享有的权利,是对所有权的限制和延伸;地役权是为了自己的使用便利而使用别人土地的权利,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两者在救济请求权、提供便利的内容、适用范围和设立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正确
-
地役权合同怎么生效
符合生效条件,即可生效。地役权合同的效力是自签订合同时便开始的,因此就要求地役权合同生效的条件必须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签署才能符合地役权合同的法律生效要件。
-
通行地役权合同(最新版)
-
地役权善意第三人
-
地役权设定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