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三十二条,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
当承包期限届满时,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依照农村土地承包的法律规定继续承包。
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三十三条,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登记机构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承包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推荐产生承包工作小组;
(2)承包工作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订并公布承包方案;
(3)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
(4)公开组织实施承包方案;
(5)签订承包合同。
发包方应当与承包方签订书面承包合同。
承包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1)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发包方负责人和承包方代表的姓名、住所;
(2)承包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
(3)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
(4)承包土地的用途;
(5)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6)违约责任。
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承包方会得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林权证等证书。
土地权属争议的定义及其分类,包括国有用地与农民集体之间关于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多类争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三级权属争议调处平台和联动机制,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强化争议调处工作的前期预防和排查,并注重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等措施来解决土地权属争议。
土地互换纠纷的判定问题,指出发生争议应按照法律进行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进行调解、仲裁或诉讼。同时,阐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和合同要求,强调互换是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一种合法方式。文章还讨论了互换土地行为的效力和承包期内的土地要回权。
第二轮土地承包的政策规定。政策规定延长土地承包期限,特别是针对开发性生产的承包期限可更长。政策强调“大稳定,小调整”,并规定了小调整的四项原则。同时,整顿“两田制”,限制机动地的面积,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延长土地承包期限的操作通过合同方式进行
农村承包期满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归属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农户享有,以家庭承包方式进行。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土地承包合同与土地租赁合同的区别,包括权利类型、期限规定及法律主体等方面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