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1. 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1.2. 若用人单位逾期未支付,将责令其按照应付金额的50%以上但不超过1倍的标准计算,并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 法律依据
此处理措施的法律依据是《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六条。
1.1. 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若工作时间达到六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若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1.2. 若劳动者是因非个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其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将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若原用人单位已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新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2.1. 月工资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若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2.2. 月工资包括劳动者应得的工资,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2.3. 若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经济补偿金,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将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失业保险基金损失追回的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因渎职行为导致失业保险基金损失时,应依法追回损失并可能受到行政处分或刑事责任。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需满足非自愿中断就业、已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以及已办理失业登记等条件。
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中关于劳动合同解除时的工资结算问题。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一次性付清工资,而时间节点不必是当天。当用人单位破产时,劳动者有权获得工资支付优先清偿权。此外,用人单位不能随意克扣劳动者工资,只有符合规定的情况下
《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规定。用人单位需在事故伤害发生或被诊断为职业病后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发生的工伤待遇及相关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同时,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也可在限定时间内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认定申请。此外,还
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申请书的书写要点与注意事项。文章详细描述了甲方与乙方的基本信息和终止劳动关系的协议要点,包括合同终止的时间、补偿金的数额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企业辞退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的制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包括理由说明、解除时间明确、事实清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