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仲裁庭在开庭五日前应通知当事人。符合受理条件的仲裁申请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仲裁庭应在开庭五日前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日期和地点。如果当事人有正当理由,可以在开庭三日前申请延期开庭。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在收到仲裁申请后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情况下受理,并通知申请人;如果不符合受理条件,应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如果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逾期未作出决定,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为了加快办理立案手续,请申请人在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前往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立案室及各派出庭立案室,提交以下材料:
(1) 申请书2-3份(或按被申请人人数+1提供),详细陈述申请理由和请求,并由申请人签名。
(2) 申请人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一份(核对后留复印件)。
(3) 如有委托代理人,需当面签订并提交《授权委托书》,注明委托事项,并同时提交受委托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
如果当事人的代理人是执业律师,应提供执业律师的证件复印件和律师所函;如果当事人的代理人是公民,应提供当事人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或公证机关以及当事人所在居委会和村委会出具的亲属证明。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依据法律规定,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如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同时,未签劳动合同情况下超过一年未主张双倍工资请求的,视为签署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在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和仲裁时效期限。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部分劳动争议裁决被视为终局裁决,包括金额低于地方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案件和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国家劳动标准有关的争议。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可以向有关部门寻求
劳动仲裁与上班要求的区别。劳动争议发生后,职工在未能达成协议时应遵守上班要求,除非存在正当理由。劳动仲裁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进行公正裁决。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的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但劳动报酬争议有例外。仲裁时效可因特定情况中断或暂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以因多种情况中断或中止,包括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不受仲裁时效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