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仲裁庭在开庭五日前应通知当事人。符合受理条件的仲裁申请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仲裁庭应在开庭五日前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日期和地点。如果当事人有正当理由,可以在开庭三日前申请延期开庭。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在收到仲裁申请后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情况下受理,并通知申请人;如果不符合受理条件,应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如果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逾期未作出决定,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为了加快办理立案手续,请申请人在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前往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立案室及各派出庭立案室,提交以下材料:
(1) 申请书2-3份(或按被申请人人数+1提供),详细陈述申请理由和请求,并由申请人签名。
(2) 申请人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一份(核对后留复印件)。
(3) 如有委托代理人,需当面签订并提交《授权委托书》,注明委托事项,并同时提交受委托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
如果当事人的代理人是执业律师,应提供执业律师的证件复印件和律师所函;如果当事人的代理人是公民,应提供当事人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或公证机关以及当事人所在居委会和村委会出具的亲属证明。
劳动仲裁案件的受理期限为一年,期间会因为不同情况有所中断或中止。申请劳动仲裁时,需递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经过仲裁委员会受理决定后组成仲裁庭。仲裁程序包括答辩、公开进行、当事人到庭义务等。仲裁庭会在查明事实基础上先行调解,若调解不成会及时作出裁决,裁决
仲裁时效一年规定不具有溯及力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劳动仲裁法作为劳动法的特别规定,其规定的仲裁时效一年与劳动法的仲裁时效六十日不一致,应当适用劳动仲裁法的新规定。但新规定只能适用于5月1日起发生的情况,不能溯及之前。因此,当事人
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之间的关系和程序优先顺序。在解决民事纠纷的背景下,仲裁具有更高的效力,但在工伤认定中,劳动仲裁并不是前置程序。工伤认定部门对劳动关系可以进行形式审查并进行事实认定。在涉及劳动仲裁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暂停工伤认定程序,并在
劳动仲裁庭人员缺席的处理方式。对于申请人缺席,若收到书面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中途退庭,视为撤回仲裁申请;对于被申请人缺席,可以进行缺席裁决。申请劳动仲裁不需提供证据,但提交材料要求严格,包括登记申诉表、申诉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