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中,人民检察院负责指派检察官进行临场监督。
刑事执行检察部门负责进行死刑执行的临场监督。此外,人民检察院派驻看守所、监狱的检察人员将提供协助,捕诉部门则应提供相关情况。
在执行死刑过程中,人民检察院临场监督人员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拍照、录像。执行死刑后,监督人员将检查罪犯是否确已死亡,并填写死刑执行临场监督笔录,签名后归档。
死刑是一种最严厉的不可逆转的刑罚方式,因此其执行必须谨慎。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死刑是立即执行的,以下是几种情形:
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且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情况下,在上诉、抗诉期满后3日内报请高级人民法院复核。高级人民法院若同意判处死刑,则应依法作出裁定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若不同意判处死刑,则应提审或发回重新审判。
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提出上诉或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高级人民法院裁定维持死刑判决的情况下,应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若高级人民法院经第二审程序不同意判处死刑而改判为死缓,则同时进行核准程序,并立即生效,无需再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且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情况下,在上诉、抗诉期满后3日内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依法应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案件中,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若在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且查证属实,则应由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包括单位犯罪的定义、刑罚以及法人代表在企业犯罪中的责任。同时,针对偷税行为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和法人代表在偷税犯罪中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不同情况下法人代表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情况。
刑法规定死刑犯从侦查到枪决所需时间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侦查阶段因案情复杂和侦查要求高等因素,时间较不确定,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死刑适用对象有限制,如犯罪时未成年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死缓期间表现不同,刑罚结果也有所不同。
中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死刑执行时间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执行死刑后,会通知下级人民法院进行执行,并要求在七天内完成。但出现特定情形如判决错误、罪犯重大立功表现或怀孕等,应停止执行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停止执行后,需按照法律规定处理。
(一)保护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的犯罪现场;(二)执行传唤;(三)参与搜查;(四)执行拘传,协助执行其他强制措施,协助追捕逃犯;(五)提押、看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六)送达法律文书;(七)参与执行死刑临场监督活动;(八)负责检察机关专门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