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取个人隐私可能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该罪行将受到刑事处罚。
国家机关、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所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若情节严重,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以窃取或其他非法手段获取上述信息的行为,若情节严重,将依照前述规定予以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
在网站上提交个人信息需慎重。除了银行和知名电子商务网站外,不要轻易在其他网站上提交真实信息,以免无意中泄露个人隐私。
在网络上发布文章时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因为访问量较少而随意写下自己的隐私信息。一旦发布,文章将无法收回,可能被存档、转载或传播到其他不知名的网站上。搜索引擎会覆盖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在写文章之前要慎重考虑,如果不希望某些人看到文章,就不要发布。
若必须在网络上保存个人信息(如电子邮件、私人日记等),一定要使用安全密码进行保护。安全密码通常应包含至少6位字符,包括字母和数字,以免被他人猜到。
个人使用的电脑应具备足够的安全设置,如安装最新的操作系统补丁、启用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等。避免访问钓鱼网站等风险行为,确保个人电脑不被黑客入侵。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表明电脑已被入侵,应立即断开网络连接,并进行检测和修复。
盗窃罪的追诉时效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盗窃案件一旦立案侦查,不受追诉时效限制,但犯罪经过一定期限后将不再追诉。对于不同等级的刑罚,有不同的追诉期限。特定情况下,如逃避侦查或被害人提出控告并被相关机关立案,追诉期限将不受限制。
涉及个人信息隐私的量刑:如果构成一般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窃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网络运营者非法出信息的,由管理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违反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