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所称的“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指依法完成不动产物权转移登记或者动产交付之时。
2、法律依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的解释(一)》第十七条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法应当登记的,应当办理登记手续,否则不发生物权效力。办理登记有几个时间点,如申请的时间、在不动产登记簿上记载的时间、发给证书的时间等。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登记的效力始于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之时。所谓不动产登记簿,是指记载不动产上的权利状况并备存于特定机关的簿册。在登记制度中,不动产登记簿具有特殊的地位,即登记簿是证明不动产物权的根据,不动产登记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登记申请或者登记机关同意登记或者发给登记证书都不是判断是否发生物权效力的节点,关键是看是否有效登记在了不动产登记簿上。
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是指物权获得登记后所取得的私法上的效果,也就是对相关当事人所施加的实际作用。物权登记的效力是整个物权登记制度的核心。在我国民法典中,关于不动产登记的效力问题,根据具体的不动产登记种类而规定了登记生效主义和登记对抗主义两种类型。
未过户的小产权遇拆迁,原房主来争夺补偿款怎么办(《物权法》于2020.12.31失效)
未过户的小产权在拆迁时,原房主来争夺补偿款的法律问题。在《物权法》失效后,依据不动产登记制度,产权归属以登记为准。如未过户,产权仍归原房主所有。出现争议时,应协商解决,协商无果可通过诉讼解决。同时,《民法典》对不动产物权也有相关规定。
债务人在存在多个债权的情况下,哪些债务具有优先受偿权的问题。债务人或第三人可以提供不动产、动产抵押或质押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但当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以抵押或质押财产实现优先受偿需依据法律进行。同时,债权到期的先后顺序与优先受偿无关,是否具备申请
党员村霸损害财产的处理方法及法律规定。受害者可以与侵害人协商赔偿实际损失,若协商不成,可提起民事诉讼。财产损害赔偿纠纷需区分不动产和动产确定管辖法院。根据最新生效的《民法典》,权利人有权要求占有人返还因毁损或灭失取得的保险金等,并要求恶意占有人赔偿损
公司转让后债权债务的继承问题,包括企业合并和分立时债务的继承事项。企业转让应继承原公司的债权债务,否则可能引发纠纷,可诉诸法律解决。此外,讨论了遗产继承和债务的问题,规定遗赠接受者是否承担被继承人的债务需视遗产价值而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