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应予立案追诉,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1)违法发放贷款10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的;
(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
(3)造成重大损失的其他情形。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1)违法发放贷款500万元以上的;
(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3)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其他情形。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八十六条 【违法发放贷款罪】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关系人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金融法规确定。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具体是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本罪的对象是贷款。所谓贷款,是指贷款人(我国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提供的并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贷款币可以是人民币,也可以是外币。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者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属特殊主体,只限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非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是出于过失的心理态度,这种过失一般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对于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的财产损失,可以根据被侵权人受到的损失或侵权人获得的利益来确定赔偿数额。如果无法确定被侵权人受到的损失和侵权人获得的利益,或者双方在赔偿数额上无法达成一致,被侵权人可以向人民法
抵押物可以被其他法院查封,抵押权在查封后设定存在瑕疵。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九条,土地所有权、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非营利法人的公益设施、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以及其他法律禁止抵押的财产均不得抵押。
法律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违法发放贷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违法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涉嫌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应当以违法发放贷款罪进行立案调查。违法发放贷款罪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