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纠纷的处理程序如下:
当事人应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兼顾现实的原则进行协商解决。
如果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请求村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如果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请求乡政府或土地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进行权属确定。
如果当事人对人民政府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对于土地侵权纠纷,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当事人可以请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行政调处。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提起民事诉讼。
土地纠纷的处理原则是由国土资源管理机关进行调查处理。
根据《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第17号令的规定:
由争议土地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案件,可以由乡级人民政府受理和处理。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受理的争议案件,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权属关系的基础上先行调解,促使当事人以协商方式达成协议。调解应当坚持自愿、合法的原则。
调解达成协议后,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争议的主要事实;协议内容及其他有关事项。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由承办人署名并加盖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印章后生效。生效的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地登记的依据。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调解书生效之日起15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将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并同时抄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提出调查处理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土地权属争议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调查处理意见。情况复杂、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提出调查处理意见的,经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调查处理意见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争议的事实、理由和要求;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法规等依据;拟定的处理结论。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查处理意见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报送同级人民政府,由人民政府下达处理决定。同时,调查处理意见抄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当事人对人民政府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如果当事人既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决定即发生法律效力。生效的处理决定是土地登记的依据。
新《民法典》关于楼顶空间所有权归属的问题。新法规定楼顶空间属于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归属于全体业主共有。这与旧法规定相一致,但新法更加强调了建筑区划内其他公共场所和设施的归属问题。
政府强行进入林地施工的法律处理方式,包括林权保护、林地承包权的继承及承包期限的相关内容。对于林权所有人,可通过行政复议保护自身权益。林地承包中的继承问题需注意继承发生、期限及相关法规。国家未明确规定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限,但实践中一般林地承包期为三十至
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营房建筑面积标准》对军官和士官住房分配的影响。新标准详细规定了各职级军人的住房面积,包括经济适用性住房和军官公寓的分配。军官住房分配考虑单位规模、经费和土地等因素,晋升后住房面积会增加。士官住房面积标准也有所调整,高级士官享受
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的定义与区别。基本农田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不得占用的重点保护耕地,受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限制。非法占有耕地罪有明确的刑法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是根据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的,包括划定面积、划区定界和验收确认等步骤,旨在保护耕地资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