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相关赔偿:没有规定扣多少工资,但是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赔偿用人单位的损失。
所谓紧急离职,并不是法律上的定义,通常是指立即解除合同或者在短时间内终止合同。合法与非法是有区别的,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对待。
1、用人单位有法律过错,急需辞职。
雇主有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因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法定过错,可以随时解除合同。其中,根据第38条(一)至(六)第款规定,应通知雇主终止合同的条件。;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劳动者依据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合同时一次性结清工资,并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经济补偿金。
2、雇主不能犯了错误就辞职。
用人单位无法确定过错,劳动者紧急离职的,向用人单位申请紧急离职的,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可以拒绝,但经其同意不得克扣工资。;如果劳动者直接通知用人单位紧急离职,或者申请被拒绝后擅自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考勤结算工资,但劳动者应当赔偿用人单位的损失,结算工资和赔偿损失另行计算。合并结算。
用人单位要求赔偿损失的,应当对损失承担举证责任。
1、《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九十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
18.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严格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向用人单位提出。职工自动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承担赔偿责任。
在很多时候我们在劳动前是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如果在劳动合同上面有相关规定的话就可以根据劳动合同上面说的来解决事情,如果没有就必须遵照公司规定或者是劳动法规定进行解决事件了,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在网上找到的较为详细的知识了。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劳动者被解雇后,有权获得基于离职前平均工资和工作时间长短的经济补偿金。若劳动者的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则支付标准受限。同时,双倍工资与补偿金为不同概念,公司需依法支付两者费用。具体支付标准和情境有所区别,用
计件工资制度的概念及具体操作方式。该制度根据完成的工作数量支付报酬,包括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等多种形式。对于是否包含加班费,文章指出,按照标准工时制度计发工资的通常采用计时工资制度。对于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企业,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计算需根据
工资总额、职工薪酬、工资、薪金总额和工资、薪金所得五个概念的区别。这些概念在概念范畴、法规依据、使用范围以及适用主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工资总额指单位支付给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职工薪酬则包括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工资、薪金总额和
一人公司解散后的资金分配问题。在完成清算后,按照法定顺序清偿债务后,剩余财产归唯一股东所有。对于因公司解散而被动离职的员工,用人单位需按照员工工作年限支付相应经济补偿。详细补偿标准依据员工平均工资和合同解除前未履行的通知期限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