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探望子女时,如果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父母的探望权】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探望权的行使应以保护子女的最佳利益为前提,不直接抚养一方的探视行为不能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同时,还应尽量减少对离异双方各自重新组建家庭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若双方对探望权行使方式和时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法院会判决每月一至二次的探望时间。原则上探望会安排在周末,由探望权人自行到另一方住处或是子女所在学校将孩子接回,周日下午再负责送回。
值得提醒的是,现在很多法官都不愿意将探望权在判决书中明确,以避免日后执行可能面临的困境。从维护子女及双方的合法权益出发,为避免今后实际履行当中发生矛盾,离婚双方当事人最好是坚持让法官在判决书中对探望的时间及方式予以明确。
根据司法实践中的分类,探望方式可以分为探望性探视和逗留式探视两种类型。在确定探望方式及时间时,需双方协商,如协商不成,则由人民法院做出判决。子女成年后有权决定是否接受父母的探访。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中止探望权的情形及其注意事项,特别是探望权的行使必须满
一般写“民事起诉书”或“民事起诉状”.向人民法院递交的诉状中,必须有至少一份是由具状人亲笔签字的原件。探望权的中止,是指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探望权不宜继续行使,而由人民法院依法暂时停止探望权的行使。值得注意的是,中止探望权的惟一条件是不利于子女
现行《婚姻法》规定,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修订后的《婚姻法》规定:“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其恢复探望权的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