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托管局对前东德国有企业托管案例(2)
时间:2025-01-18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德国托管局重组国有企业的步骤
第一步:分解大型工业联合体和国有企业,并进行公司制改组
托管局将8000家大型工业联合体和国有企业分解为12000多家中型或小型企业,并将其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的产权由托管局独家持有。同时,建立大中型国有企业数据库,记录企业的详细信息,包括厂家名称、位置、产品种类、设备及基础设施状况、人员配置、原料来源、销售渠道及市场前景等。这些信息被编制成各种文字的计算机软盘发送到德国各地以及其他国家,以便吸引投资者。
第二步:评估企业的资产价值,并进行综合分析
托管局依据企业资产负债表以西德马-克为单位对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托管局与大约90家独立的经济审计公司和会计事务所合作进行资产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和数据库的详细资料,托管局组织专家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将企业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基本条件良好、可以立即向投资者出售的企业;第二类是需要整顿后才能生存和发展,但有潜力向投资者出售的企业;第三类是即使经过整顿后仍无法在国内外市场上具备竞争能力的企业。
第三步:分类重组
根据企业的分类,托管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第一类企业,通过招标的方式尽快实现产权转让,即民营化;对于第二类企业,托管局通过委托或租赁承包等形式进行限期整顿;对于第三类企业,采取停业和关闭的办法。
德国托管局重组国有企业的成效
1990年10月至1991年10月,出现了第一轮购买企业高潮。购买者主要是前西德私人业主,他们出于投资东-德进而占领东欧市场的考虑,纷纷购买东-德的企业。1991年10月以后,出售企业变得越来越困难。托管局开始在国际市场招标,采取MBO(将一组相关的企业出让给局内的出售经理小组)MBI(将一组相关的企业出让给局外的购进经理小组)或西方企业购买股份和兼并等方式,推进民营化进程。截至1994年底,在12000多家前东-德工业企业中,托管局已出售约6500家企业,有1588家企业归还给原业主,对3718家企业进行了清算,其中157家已完成清算,另有192家企业未做处理。此外,托管局还出售了2500家商业、服务业企业,以及46845处房地产。对于一些在民营化过程中未能出售且出于政治原因不能关闭的企业,托管局设立了5家国有风险基金公司和投资公司,即中期转型控股公司,对未能私有化的企业实行控股经营。托管局为每家控股公司注入2.5亿马-克作为启动资本,并配备了15-26名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负责经营管理其控股企业,以待今后对这些企业进行进一步股份制改组。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旨在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主要目标是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包括商业类和公益类。同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
-
公司法的法律规定
公司法关于国有独资公司的相关规定。国有独资公司由国家单独出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其组织机构包括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有一定的职权,而重要的公司决策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做出。此外,国有独资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兼职有一定限制,并且与国
-
国有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国有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国有企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30%,其中中央企业为主要角色。中央企业可分为提供公共产品、自然垄断产品和竞争性产品的企业,涉及多个行业。截至最新数据,中央企业共计189家,资产庞大,销售额和利润均实现增长。
-
国有企业破产职工安置方案审核
2、《关于进一步做好在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对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职工安置方案,要求企业必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对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
-
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托管模式有几种
-
云南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执行经济补偿政策
-
德国托管局对前东德国有企业托管案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