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主合同的约定,当合同争议发生时,双方当事人应首先选择仲裁庭解决当前的矛盾。只有在仲裁约定不明确或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才能提起诉讼。如果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当合同成立后,若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明显不公平且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如果在合理期限内无法协商一致,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应根据案件实际情况,依据公平原则进行变更或解除合同的裁决。
仲裁是指纠纷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专设机构审理,并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和方式。仲裁机构处理的纠纷包括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当事人申请仲裁需满足以下条件:
根据当事人自治原则,当事人可以选择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以解决彼此之间的纠纷。然而,在特定情况下,法律对争议解决途径有具体规定。
对于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可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于不服仲裁裁决的一方,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后的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的仲裁是诉讼的必要程序。
在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的情况下,当事人应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得向法院起诉。如果合同中有仲裁条款,但一方当事人向法院起诉时未声明,法院受理后,对方当事人应进行答辩,此时法院视为具有管辖权。
如果当事人选择的仲裁机构不存在,或选择裁决事项超出仲裁机构权限,法院有权依法受理一方当事人的起诉。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前往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依据法律规定,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如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同时,未签劳动合同情况下超过一年未主张双倍工资请求的,视为签署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在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和仲裁时效期限。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部分劳动争议裁决被视为终局裁决,包括金额低于地方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案件和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国家劳动标准有关的争议。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可以向有关部门寻求
劳动仲裁与上班要求的区别。劳动争议发生后,职工在未能达成协议时应遵守上班要求,除非存在正当理由。劳动仲裁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进行公正裁决。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的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但劳动报酬争议有例外。仲裁时效可因特定情况中断或暂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以因多种情况中断或中止,包括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不受仲裁时效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