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资格限制包括以下两个条件:
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必须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
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必须是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股权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存在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时,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或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存在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时,上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拒绝提起诉讼,或者在收到请求后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给公司利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时,上述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符合上述第一款规定的股东可以根据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股东是公司的出资人,即向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并对公司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个人或实体。股东资格,也称为股东地位,是投资人取得和行使股东权利、承担义务的基础。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确定股东资格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普遍认为,原始股东资格的取得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发起人之间签订设立公司的协议,认缴出资,并将股东身份记载于公司章程中。
继受股东资格的取得需要满足以下条件:股份出让人与受让人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受让人支付股权转让金,并将受让人的新股东身份记载于公司章程中。此外,股东资格可以通过公司章程、工商登记、股东名册、出资证明等形式化证据来确定。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意义。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可以基于民法上的代理理论来解释。该制度作为法人制度的必要补充和升华,能够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防止法人制度的价值目标被异化。同时,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也是法人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弥补了单
公司派生诉讼的相关内容。公司派生诉讼是股东代表公司起诉董事、监事以维护公司利益的诉讼行为。公司董事长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公司诉讼中不能担任被告和原告双重角色。股东可以代表公司起诉董事长,理由包括董事长不召集主持股东会议、滥用职权损害公司利益等。
股东代表诉讼的特征,包括救济对象、诉因、诉讼当事人及诉讼效果的特征。股东代表诉讼的救济对象是公司董事、经理等侵害公司权益的人,而非股东个人。其诉因与公司股东个人没有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股东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被告是侵害公司利益的人,而公司本身不是被
中国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范围及其重要性。文中指出,被告范围广泛,包括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只要他们侵害了公司利益且公司未行使诉权,都可能成为被告。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原告资格的限制,包括持股数量和持股时间的限制,并强调了股份公司股东连续持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