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代表诉讼是指在公司未能通过诉讼追究公司机关成员责任或实现其他权利时,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代表公司提起诉讼,以维护公司利益并追究责任的一种法律关系。
1、由股东行使
股东代表诉讼是基于股东所在公司的法律救济请求权而产生的,不同于股东传统意义上因出资而享有的股权。股东代表诉讼是由公司本身的权利传递给股东行使的。与股东直接诉讼不同,股东代表诉讼是股东代表公司行使诉讼请求权,所获得的利益或判决结果由公司承担,与股东私人利益无关。
2、原告必须是公司的股东
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必须是公司的股东,可以是一人或多人。然而,并非所有公司股东都有资格提起股东代表诉讼,不同国家对此有不同限制,旨在防止恶意滥诉。作为原告的股东必须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或者在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
3、法院判决结果由公司承担
法院判决的结果直接由公司承担。作为名义上的诉讼方,股东没有任何资格、权利和权益。原告股东无法获得任何权益,法院对案件的判决结果直接归结于公司承担责任。这是股东代位诉讼的典型特征,表明股东仅代表诉讼过程。
4、发生在公司怠于行使诉讼权利的情况下
股东代表诉讼发生在公司未能行使诉讼权利的情况下。当公司未采取诉讼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时,可能导致公司权益受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股东代表诉讼才可能发生。
公司人格否定制度的意义及价值。传统的公司法人制度使公司与股东分离,形成股东平等和责任有限的核心理念。但随着现代经济活动变化,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的进一步分离,出现滥用公司人格的问题,侵害公共利益和债权人利益。因此,引入公司人格否定制度,即揭开公司面纱,
中国新修订的《公司法》中引入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意义、问题以及先诉请求制度的目的和原则。该制度对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增强《公司法》的可诉性有积极作用,但存在权力滥用和诉讼投机等问题。先诉请求制度旨在平衡公司正常经营和股东权益保护,避免浪费公司和国家
股东代表诉讼,一般是指当公司怠于通过诉讼追究公司机关成员责任或实现其他权利时,由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为了维护公司利益,并出于追究这些成员责任或实现这些权利之目的,依据法定程序代表公司提起的诉讼。股东代表诉讼是基于股东所在公司的法律救济请求权而产生的,这
2、如果是内部撤销法定代表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判例,该公司可以召开股东会,作出股东会决议撤换法定代表人,并可通过诉讼程序提起返还财产之诉,要求法定代表人返还公章、营业执照、财务账表等公司相关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