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股东可以通过监事会或者监事提起诉讼。对于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情况,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及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连续持有公司股份180天以上,且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要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连续持股期间应当包括股东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已满足的持股时间;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是指两个以上股东持有的股份总和。
(2) 监事在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股东可以通过董事会或者董事提起诉讼。对于监事在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情况,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及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连续持有公司股份180天以上,且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要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股东直接提起诉讼。当监事会或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及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连续持有公司股份180天以上,且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的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在收到请求之日起30天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对公司利益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时,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及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意义。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可以基于民法上的代理理论来解释。该制度作为法人制度的必要补充和升华,能够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防止法人制度的价值目标被异化。同时,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也是法人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弥补了单
股东代表诉讼的特征,包括救济对象、诉因、诉讼当事人及诉讼效果的特征。股东代表诉讼的救济对象是公司董事、经理等侵害公司权益的人,而非股东个人。其诉因与公司股东个人没有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股东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被告是侵害公司利益的人,而公司本身不是被
股东代表诉讼,一般是指当公司怠于通过诉讼追究公司机关成员责任或实现其他权利时,由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为了维护公司利益,并出于追究这些成员责任或实现这些权利之目的,依据法定程序代表公司提起的诉讼。股东代表诉讼是基于股东所在公司的法律救济请求权而产生的,这
2、如果是内部撤销法定代表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判例,该公司可以召开股东会,作出股东会决议撤换法定代表人,并可通过诉讼程序提起返还财产之诉,要求法定代表人返还公章、营业执照、财务账表等公司相关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