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东代表诉讼提起权是指当公司拒绝或怠于通过诉讼追究公司治理机构成员或公司以外的第三人对公司所负有的义务或责任时,具备法定资格的公司股东以自己的名义,但系出于维护公司利益而提起诉讼的权利。这种权利也被称为派生诉讼提起权。
目前普遍认为,提起代表诉讼的原告必须始终具备公司的股东身份。这意味着原告不仅在起诉阶段应具备股东资格,而且在整个诉讼过程中直到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为止,都应保持股东资格。如果股东在提起代表诉讼后去世或消失,其继承人或单位股东的权利义务承受人可以继续行使代表诉讼权利。
不同国家对于提起代表诉讼的公司股东所持股份的限额问题存在不同立法规定。有些国家规定股东持股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其是否有权提起代表诉讼,旨在防止公司小股东滥用代表诉讼权利,损害公司利益。然而,也有些国家对此不作限制,例如日本和美国(除了一些州的立法)。在中国,对于提起代表诉讼的股东,也不宜设置过高的股份限额。因为在中国的公司登记中,大股东占有绝大多数股份的情况很常见。如果规定提起代表诉讼必须持有的最低股份限额过高,可能会导致许多公司的小股东无法保护自己的权益。根据《公司法》第152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或股份有限公司连续180天以上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有权提起股东代表诉讼。但股东对其成为公司股东之前的他人侵犯公司的行为,不能提起代表诉讼。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意义。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可以基于民法上的代理理论来解释。该制度作为法人制度的必要补充和升华,能够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防止法人制度的价值目标被异化。同时,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也是法人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弥补了单
股东代表诉讼的特征,包括救济对象、诉因、诉讼当事人及诉讼效果的特征。股东代表诉讼的救济对象是公司董事、经理等侵害公司权益的人,而非股东个人。其诉因与公司股东个人没有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股东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被告是侵害公司利益的人,而公司本身不是被
股东代表诉讼,一般是指当公司怠于通过诉讼追究公司机关成员责任或实现其他权利时,由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为了维护公司利益,并出于追究这些成员责任或实现这些权利之目的,依据法定程序代表公司提起的诉讼。股东代表诉讼是基于股东所在公司的法律救济请求权而产生的,这
2、如果是内部撤销法定代表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判例,该公司可以召开股东会,作出股东会决议撤换法定代表人,并可通过诉讼程序提起返还财产之诉,要求法定代表人返还公章、营业执照、财务账表等公司相关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