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除的要件包括以下几点:
(1) 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
(2)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示不履行主要债务;
(3) 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仍未履行;
(4) 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其他违约行为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
(5)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1、逾期不能正常交付型
房地产开发企业逾期无法按照合同约定正常交付买受人商品房,这是比较常见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类型。延期交付的原因可能是资金短缺或审批手续不完备等。近年来,由于开发建设行为不规范而导致的纠纷也越来越明显。
2、故意隐瞒相关资质型
除了因房地产管理部门审核不严,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虽然取得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但实际上并不具备商品房预售法定条件的情况外,还有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故意违反法律法规,明明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却声称已取得,或明明没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却进行工程建设,或明明不具备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基本条件,却通过签订各种认购、定购协议的方式设立陷阱。
3、权属证书缺失型
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没有拆迁资质,需要委托具备拆迁资质的拆迁安置公司进行拆迁安置。房地产开发企业支付拆迁安置公司的报酬往往以待建的商品房形式存在,拆迁安置公司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名义对外销售并签订合同,办理权属证书也需要借助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名义进行。一旦两家发生利益冲突,买受人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4、广告宣传失实型
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由于相信广告而受骗的情况经常发生。各种传媒不断曝光虚假、夸大或欺骗性的广告事件,房地产开发企业因此受到一定的惩处。然而,与因虚假广告而获得的收益相比,房地产开发企业受到的惩处微乎其微,因此仍然继续这种行为。
商品房买卖关系中,质量是其灵魂,尤其对于房屋这种高价值的商品而言,其重要性更加凸显。大家都知道,由于商品房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购买者往往会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负债购买。因此,购买商品房的意义超越了短期利益,需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
根据法律规定,存在一些情形下可以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然而,在解除合同时,双方仍需进行协商。只要协商过程中不损害对方的利益,就可以避免引发纠纷。如果协商不成功,当事人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司法救济。
房屋买卖合同的根本性违约及其责任承担问题。包括交付不能、交付迟延、商品房质量瑕疵、商品房面积短少、房屋朝向、间距、位置不符合约定以及绿化、配套设施及装潢不符合约定的责任承担。对于根本性违约,除非有不可抗力等免责事由,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对于不同情况,
土地使用权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措施。土地使用权人可以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请求行政救济,包括排除妨碍、停止侵害、返还土地、恢复土地原状和赔偿损失等措施。同时,土地使用权人也可以选择向法院起诉,请求保护其土地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县级以
一起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原告与被告签订购房合同,约定购买被告拟建造的房屋,但被告未能按时交房,违反了合同约定。原告请求解除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判决被告返还剩余房款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原告在多次要求解除合同并返还已付房款后,被告仅部分履行。为此
一起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原告在与被告代理人达成购买意向后,双方确定了合同条款,但被告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诸多行为引起原告的质疑。随着对房地产项目的进一步了解,原告发现该房地产用地为原北京化工厂用地,担心房屋质量问题。因合同未盖章生效,原告提出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