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房屋租赁 > 房屋租赁纠纷 > 申请成都市年公租房最新政策是什么

申请成都市年公租房最新政策是什么

时间:2023-06-30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62122
导读:如果是属于收入中等偏下的家庭,想要申请成都公租房的话,那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家庭人口的成员必须在两人以上,同时需要具备承租的城镇户口,并且在成都没有城镇的房产也没有承租公房,这样才可以申请。

一、申请成都市公租房最新政策是什么

1、收入中等偏下的家庭

(1)申请条件:

(1.1)家庭人口在2人及以上。

(1.2)主申请人具有正式成都城镇户口。

(1.3)申请人及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在成都无城镇自有产权住房且未承租公房。

(2)申请所需材料:主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户口簿、身份证、婚姻证明原件及复印件、所在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原件(无工作的人员提供收入承诺)等相关证明材料。

(3)申请方式: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社区)提出申请即可。

2、成都户籍单身居民

(1)申请条件:

(1.1)具有成都正式城镇户口。

(1.2)申请人在成都无城镇自有产权住房且未承租公房。

(1.3)若申请人未满35周岁(成年孤儿除外)的,须在中心城区工作并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

(2)申请所需材料:申请人户口簿、身份证、婚姻证明原件及复印件、所在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原件(年满35周岁且无工作的单身居民提供收入承诺)等相关证明材料。如果未满35周岁的单身居民还需提供劳动(聘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如果是成年孤儿且未签订劳动(聘用)合同申请的,须提供民政部门或社会福利机构的相关证明。

(3)申请方式: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社区)提出申请即可。

二、公租房买卖规定是什么

1、可以买卖,满5年才能买,买后5年才能卖。

2、公租房出售的原因是,目前租金太低,连续出租15年才能收回成本,为杜绝有人倒卖房源,将规定租满5年才能买,买后5年才能卖。

3、具体来说,符合公租房保障条件且已纳入公租房实物保障范围的城镇中偏下收入家庭,可自主选择承租或申请购买,目前公租房可买全部产权,也可买部分产权,如果购买部分产权,保障对象出资所占份额一般不低于总房价的50%。

4、如果购买的是部分产权,那么,首次购买部分产权后的5年内,可按原价继续购买剩余的产权份额;超过5年,房价要重新核定。

5、价格方面,公租房出售价格参照周边同地段、同品质普通商品住房销售价格确定,并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优惠后均价不得低于同地段、同品质普通商品住房销售均价的80%。政府部门还可以根据楼层、朝向等因素适当设置楼层差价。

如果想要申请公租房的话,首先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申请人的收入标准必须是在规定之下,其次根据不同类型的人群申请的标准可能会有一定的区别。比如说如果是属于收入中等偏下的家庭的申请条件和单身居民的申请条件就是不一样的。其次公租房在买下来后至少要满5年才能继续买卖。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租房居住期限

    公租房的居住期限、续租条件、无法腾退的情况和承租权继承等问题。公租房使用期限一般为一定期限,到期后可重新申请。承租家庭在合同期满前三个月可申请续租,符合条件的可续签合同。无法腾退的家庭将给予两个月的过渡期,收取市场租金。公租房承租权不能继承分割,但可

  • 单间房屋出租是否合法

    住建部对于单间房屋出租的规定。规定指出,出租住房应以原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人均租住建筑面积不得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标准。违反规定的将面临罚款。同时,《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也规定不得将房间分隔出租。举报违法出租行为可向当地居委会和派出所进行。

  • 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擅自装修的法律责任

    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擅自装修的法律责任。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承租人未经同意改善或增设租赁物的行为违约,出租人有权要求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解决此类纠纷,双方应首先协商处理装饰物,协商不成时,出租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 承租人死亡后如何办理租赁房屋续租手续

    租赁房屋续租手续的相关法律规定。按照《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的规定,租赁期满需要续租的承租人应在租赁期满前三个月向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过审核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将被批准续租并签订续租合同。未提出续租申请的承租人需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 房屋租赁家电维修约定的法律专业术语
  • 房东解除承租人的工商登记程序和注意事项
  • 收房时间怎么约定购房者逾期收房有什么后果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