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合同不成立的条件有:
1、出租人的资格不合法;
2、融资租赁标的物违法;
3、承租人与出卖人恶意串通,骗取出租人资金的;
4、以融资租赁合同形式规避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
5、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认定为无效的融资租赁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三十五条,融资租赁合同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融资租赁合同是诺成、要式合同,诺成合同是指融资租赁合同经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成立,而非以租赁物或租金的实际交付为条件。我国《民法典》规定融资租赁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该合同应确定为无效,因此融资租赁合同为要式合同。
融资租赁合同的订立一般由承租人发起,其具体步骤分为:
1.承租人选择租赁物的出卖人(供应商),并与出卖人协商约定买卖合同的条款;
2.承租人选择出租人(租赁公司),并与其签订融资租赁合同;
3.承租人与出租人订立委托协议,委托出租人按照自己确定的出卖人和商定的条件与出卖人订立买卖合同;
4.出租人以自己的名义与出卖人订立买卖合同,同时,承租人必须在买卖合同上签名盖章。
融资租赁合同一经合法成立,便具有了法律效力,此时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合同,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融资租赁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应注意以下几点:
1.融资租赁合同中的双方当事人经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解除合同,但不得因此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双方当事人协商变更融资租赁合同,应征得担保人的同意或事先通知担保人。担保人表示不同意的,如果融资租赁合同双方仍协商变更合同,则担保人的担保责任因此免除。
3.未经出租人同意,承租人擅自转租租赁物的,其转租合同无效,出租人有权解除融资租赁合同。因此造成出租人损失的,承租人应负责赔偿损失。
4.变更或解除融资租赁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
5.融资租赁合同订立后,不得因承办人或法定代表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解除。
6.融资租赁合同解除,不影响当事人因其所受损失向有过错的对方当事人要求赔偿的权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也日渐迅猛。而对于融资租赁各方权利的保障也是成为形势发展所需,也是人民法院正确审理这类案件,公正司法的前提。这对融资租赁业的进一步发展,达到既保证出租人的合法权益,又能保证承租人的合法权益,以促其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租赁秩序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完工担保的相关内容,这是一种特定时间限制下的担保形式。无货亦付款合同体现了国际项目中项目公司与购买者之间的长期销售合同关系。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融资租赁和所有权保留的概念,这两者都是为了保障出租人和贷方的利益而存在的担保方式。
融资租赁信托的操作流程,包括委托人办理信托和信托公司办理融资租赁两个环节。在委托环节,流程包括洽谈阶段、合同签订、信托终止等。在融资租赁环节,流程涉及申请审查、合同签订、支付及验收等。此外,还介绍了办理信托与融资租赁之间的关系,如资金关系和委托确认等
无偿合同、单务合同和有偿合同的区别。单务合同包括赠与、借用等,其特点是只有一方承担义务。有偿合同则是存在对待给付关系的合同。在某些情况下,如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虽然是有偿的,但被视为单务合同和实践性合同,因为贷款人对价给付行为使合同生效而非履行合同
融资租赁合同中的合法性要求,强调其标的物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禁止流通和交易限制的物体不能作为融资租赁合同的客体。同时,融资租赁合同的标的物必须是实物财产,使用权可从所有权中分离,且不可消耗和非个人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