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担保法律法规 > 物权法 > 登记不动产有什么用

登记不动产有什么用

时间:2023-06-30 浏览: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63681
导读:1、对于不动产登记的认识,它就是我国法律中规定确立的一项物权制度。2、不动产登记是具有法律性质的行为。3、能更好的使相关部门履行整合不动产登记的职责,并且规范其中的登记行为,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登记之后将能更好的保障其合法的权益。

在现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购房之中也是一样,进行房屋的交易就有一项不能忽视的重要步骤,那就是办理房屋的不动产登记手续。对于不动产登记的认识,它就是我国法律中规定确立的一项物权制度,也就是指的经过权利人或者是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再有国家专门的具有不动产登记的职能部门进行有关房屋的不动产物权的登记以及其涉及的变动事项,都会记录在相关的不动产登记簿中作为事实进行保存。根据上述对于不动产登记的描述,就可以知道不动产登记是具有法律性质的行为。

提高了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更好的保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实行了统一的登记,将能更好的使相关部门履行整合不动产登记的职责,并且规范其中的登记行为,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登记之后将能更好的保障其合法的权益。而且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统一之后,还能够提高相关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使群众或是企业不用再去多个政府部门办理登记手续达到减轻当事人负担的好处。

使得各个部门都能够各司其职,涉及的部门就有房屋登记管理的部门、负责土地登记管理的部门、林权登记管理的部门、负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管理的部门,使得这样的一些部门能够依旧的履行其职能,工作程序有条不紊。

使得不动产登记的内容更加的详尽,而其中的具体内容就包括了,权利人、共有状况、不动产单元号、权利类型、权力性质、用途、面积等等的房屋相关信息,并且里面还设有多项防伪标记,还标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监制的字样。

使得房屋登记的土地证还有房产证两项证明能够合二为一,将土地还有房屋的登记统一起来,而在不动产登记书中既是记载了房屋的产权信息,也包括了土地的使用权信息。

房屋不动产登记的好处也是很明显的:

第一

,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办事的效率,将相关的登记权限下方,实现了在辖区内办理的,把于不动产权相关的国有土地房地初始登记、在建工程抵押、土地变更登记等等的登记权限,集中到了各个县区的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使得群众或是企业就近就能够办理。

第二

,使得服务更加的方便快捷,将各类的登记业务集中在统一的大厅进行办理,实行一个辖区内的各项不动产登记由统一的机构进行办理,改变了过去登记办理过于分散的状况,使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第三

,简化了办件的程序,从而提高了效率,主要就是整合了集体土地使用权还有集体土地上的房屋产权登记业务,实现了一次申请,一次办结的办事程序。

第四

,优化了交易登记的流程,使得房屋的买卖合同备案等交易手续和登记手续能够在一个不动产登记窗口办理,这样的一体化流程,使得交易管理和登记实现了无缝衔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不能更名的房子走三方协议可以吗

    关于房子走三方协议的法律问题。根据《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物权设立、变更等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即使未进行物权登记,合同仍然有效。同时,不动产登记簿是确定物权归属和内容的依据,而不动产权属证书是证明权利人享有不动产物权的证明文件。文章强调在合同订立过程中需

  • 依嘱托登记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规定

    依嘱托登记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规定。依嘱托登记是不动产登记机构根据特定嘱托进行的不动产登记行为,其法律依据包括《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国土资源部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机构根据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等进行登记是应履行的法律义务,并

  • 未过户的小产权遇拆迁,原房主来争夺补偿款怎么办(《物权法》于2020.12.31失效)

    未过户的小产权在拆迁时,原房主来争夺补偿款的法律问题。在《物权法》失效后,依据不动产登记制度,产权归属以登记为准。如未过户,产权仍归原房主所有。出现争议时,应协商解决,协商无果可通过诉讼解决。同时,《民法典》对不动产物权也有相关规定。

  • 封闭空间的遗失物归属的法律判定

    中国关于封闭空间遗失物归属的法律判定。依据中国《民法通则》,遗失物采取不取得所有权主义,失主可通过程序追回。法律明确规定了拾得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归还遗失物和获得报酬的权利。历史立法采取奖惩并重的方式处理遗失物问题。现行民事立法尚未明确规定支付报酬问

  • 贷款未还清的房屋如何解抵押
  • 城市房地产法中的登记内容
  • 婚后买房怎样才能属于个人财产所有
担保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