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春节,刘老师为其刚工作的儿子投保了一份终身寿险,保额为20万元。然而,由于在亲戚名下投保,刘老师忽略了保单细节部分,受益人一栏未填写,为日后的纠纷埋下祸根。
两年后,儿子与大学女友结婚,夫妻恩爱有加,对刘老师也百般孝顺。然而,今年的一次公差途中,儿子所乘坐的大巴发生交通事故,不幸身亡。
在处理完儿子的丧事后,刘老师在整理儿子遗物时发现了6年前为儿子投保的保单。刘老师随即向保险公司报案,经勘查认定,保险公司同意按合同给付20万元的身故保险金。
然而,刘老师和儿媳小秦在如何分配这20万元保险金上产生了矛盾。
刘老师认为,虽然合同受益人一栏未填写,但2000年是她出钱为儿子投保的,自己理所当然应该是这份保单的受益人。况且,投保时儿子还未结婚,这份保险金属于婚前财产,作为被保险人母亲的她,应当获得全部的保险金。
而被保险人妻子小秦则坚持认为,自己是丈夫的继承人,理应有权与婆婆共同分割这笔保险金。
根据我国《保险法》规定:被保险人死亡后,没有指定受益人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继承人有权继承的财产范围仅限于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夫妻之间的遗产继承也仅限于一方个人财产,如果属于夫妻共有财产则需先确定个人财产的范围及各自份额才能继承。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保险公司认为保险金应按照遗产处理,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应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因此,根据我国法律,刘老师作为被保险人的母亲,有权继承全部的保险金。而妻子小秦作为被保险人的继承人,也有权分享这笔保险金。
在分配保险金时,刘老师和小秦可以协商达成一致,平等分割这笔保险金,以维护家庭和谐。
保险合同中的两种关系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被保险人俗称为“保户”,是在保险合同中受到保障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一方,可以是个人或实体,其资格通常没有限制。在人身保险中,只有父母可以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而受益人则是接受保险合同约定的特定保险利益的个人
附和合同的定义、特征以及在保险合同中的应用。附和合同是一方预先制定合同条款,对方只能接受或不接受的合同形式。在保险合同中,投保人只能被动服从保险方提出的条件,具有强附和性。保险法规定,在保险合同争议时,应保护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利益。
自杀及自杀条款的概念、性质与意义。自杀条款是保险合同中对于保险人在一定期限内故意自杀导致的死亡不负给付保险金义务的约定,作为寿险合同的免除责任条款。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退还已支付的保险费。保险业将自杀列为除外责任,是因为
史某将其重型自卸货车投保给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慈溪市营销服务部后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事故中,史某雇佣的驾驶员负次要责任,导致第三者尹辉阳死亡。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只愿意赔偿部分损失,引发赔偿纠纷。史某因此需支付第三者损失及诉讼费,遂向法院起诉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