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经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行为人应当返还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若无法返还或无必要返还,则应当进行折价补偿。对于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的责任。若各方都有过错,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除此之外,根据法律的其他规定也会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已经接受财产的当事人有义务返还该财产。
有过错的合同当事人对因自己的过错给相对方造成的损失负有赔偿责任。
根据具体情况,无效合同的财产可能会被收归国有或返还给集体或第三人。
可撤销合同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及乘人之危、欺诈胁迫且不危害国家利益。而无效合同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欺诈、胁迫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损害公共利益,损害第三人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
可撤销合同涉及意思表示不真实的问题,撤销权人有权决定是否撤销合同,其他机关、团体、个人都无权干预。而无效合同在内容上常常具有明显的违法性,人民法院和仲裁机关有主动干预权。
无效合同始终是无效的,无法转变为有效合同,因此是一种绝对无效的合同。而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前仍然是有效的,保持着法律效力,只是赋予一方当事人撤销权。
无效合同不仅自始至终不能产生法律效力,还可能要对其行为承担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一般是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可撤销合同根据享有撤销权一方当事人的意愿决定其法律义务和责任。
可撤销合同需要在法定期限内行使撤销权,超过期限将丧失撤销权,此时合同仍然有效。而无效合同不存在期限限制,始终是无效的。
综上所述,虽然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在法律后果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会因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而自始无效,但在产生原因、认定程序、法律效力、法律责任和期限限制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合同无效后的财产返还问题。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后应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如无法返还原物则进行折价补偿。若双方均有返还义务,存在重合部分可相互冲抵。
房产交易中阴阳价格的履行问题,指出应根据情况按照阳合同或阴合同履行。同时明确了阴阳合同的法律效力,房产中介需承担法律责任。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可能无效,但应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合同无效时是否需要提起撤销的问题。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合同无效不一定需要提起撤销合同诉讼,因为无效合同遭受损失的一方可以要求过错方赔偿损失。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无效的具体情形以及合同无效与合同解除的区别。
新《公司法》下中介机构的赔偿责任采取过错推定原则的相关内容。中介机构的职员因过错给承租人造成损失,中介机构需承担责任。同时,如果中介机构提供不实信息或存在欺诈行为,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中介机构需事先核实资料,如因出租人提供的信息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