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物权是指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债务人之外的第三人将特定的资产当做履行合同债务的担保。担保物权的设定旨在确保债权的实现,因此担保物权的存在本身对权利人并没有实际价值。只有在债务人未履行合同债务时,债权人才能实现其担保物权并获得担保物的价值。
抵押权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向债权人提供不动产作为偿还债务的担保,而不改变占有所产生的担保物权。当债务人未履行合同债务期满时,抵押权人有权优先选择受偿,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拍卖抵押资产以抵偿其债权。若有剩余款项,应退还给抵押人;若不足,仍可向债务人继续追偿。但不能申请强制执行的资产不能设定抵押权。
质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动产或一定的财产权利转交给债权人作为担保。当债务人未履行合同期满债务或发生当事人承诺的事由时,债权人可以优先选择受偿的权利。以动产出质为动产质权,以财产权利出质为权利质权。
留置权是债权人对已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在未偿还前加以留置作为担保的权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民事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在进入债权债务关系时,债权人常常要求债务人提供担保,以确保债权的实现。通过承担担保责任,担保人能够保障债权的实现。
担保物权的设定目的是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因此必须在他人所有物上设定,并保障债权人对担保物的一定物权。
不良资产债务诉讼时效的确认方法,包括我国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中断和重新计算的情况。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不良资产收购的注意事项,如债权转移条件、对债务人调查、审查其他抵押权或担保物权、合理确定资产价格和审查受让债权的法律时效问题。最后,文章介绍了不良资产
不良资产在资产合计中的地位和分类,包括实物类不良资产、债权类不良资产和股权类不良资产。文章还介绍了与不良资产收购、清收相关的法律依据以及不良资产收购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包括合法有效的债权转让、对债务人进行全面调查、审查其他担保物权等。合理确定资产价格和
担保物权的相关内容。担保物权旨在确保债务清偿,包括抵押权、留置权和质权等类型。其标的物为债务人所有的特定财产或权利,担保物权人可通过标的物的交换价值来担保债务履行。特别程序有助于提高担保物权案件的诉讼效率。《企业破产法》对于担保物权与破产的关系作出了
股权质押权的行使问题。依据我国担保法,质权人行使股权质押权并非必须通过法院审理,可通过协商与出质人达成一致。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如未获清偿,质权人可采取质物折价、拍卖或变卖等方式处理。若所得价款超过债权数额,超出部分归出质人;若不足,则由债务人继续清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