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向医疗单位的医务处(科)提出书面申请,请求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医疗单位的医疗事故处理小组进行讨论,并出具书面结论。
若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工作,当事人需预先缴纳鉴定费。
若需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双方当事人应共同委托医学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组织鉴定。
卫生行政部门将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案件书面移交给负责首次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
司法机关直接移交委托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医疗机构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
医疗机构在医疗事故中违反的主要义务包括管理义务,如按批准的诊疗范围开展诊疗活动、适格人员的任用、保证医疗设施设备处于良好使用状态、保证医疗器械、药品、医疗用品符合国家要求及按照规定保管医疗文件等。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中,需要判断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过错,需要按照主客观标准进行判断。
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及过于自信的过失。
因此,医疗过错的判定需符合相应的规则,只有当存在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过错行为时,才能认定为医疗过错。对于一些患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只要不存在医疗过错行为,医疗机构就不应承担其他责任,因为关键在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过错导致的。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文章介绍了诉讼时效的定义和规定,并详细阐述了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文章指出,医疗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权利人可从医疗侵权纠纷和合同违约纠纷两个角度选择诉讼案由。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和医疗鉴定流程,提醒患者及其
医疗过错参与度的概念及其在医疗损害赔偿中的作用。医疗过错参与度指鉴定机构分析医疗损害结果与医疗过错行为间的因果关系,并评定医疗过失行为在人身损害中的责任比例。判定依据为被诉对象在诉讼损害结果中的介入程度或所起作用的大小。常见的鉴定方法采用五等级法,根
医院漏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医疗过错包括漏诊,只有当医疗过错行为造成损害后果,且二者存在因果关系时,才构成医疗事故。若漏诊未造成损害,则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认定需经过医学会组织的鉴定。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过错造成的损害,患者可根据相关司法
医疗事故的鉴定结论与医疗不足的赔偿责任问题。对于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医疗不足的情况,不同人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医疗不足不等于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不能绝对排除医疗过错,法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