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过错案件中,举证是必须的。根据因果关系推定和过错推定的举证责任规则,根据民事诉讼证据的解释规定,医疗机构应提供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医疗机构一方希望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者证明医疗行为没有过失。受害人在诉讼中无需提供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的证据。
1.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监督医学会的工作进度,保护自己的利益。
2. 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受损后的一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医疗事故争议处理。
3. 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收到申请后10日内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一旦受理,应在受理决定后5日内将相关材料交给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4. 如果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当事人可以申请再次鉴定。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收到申请后7日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5. 医学会在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后5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所需材料。当事人应在收到通知后的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和答辩。医学会应在收到上述材料和答辩后的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在打医疗事故官司中,要获得胜诉,当事人必须收集和提交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和材料。同时,当事人需要保证所提供的证据和材料的真实性。如果证据出现虚假等情况,当事人将承担法律后果。如果需要,可以委托专业的辩护律师来处理案件。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文章介绍了诉讼时效的定义和规定,并详细阐述了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文章指出,医疗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权利人可从医疗侵权纠纷和合同违约纠纷两个角度选择诉讼案由。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和医疗鉴定流程,提醒患者及其
医疗过错参与度的概念及其在医疗损害赔偿中的作用。医疗过错参与度指鉴定机构分析医疗损害结果与医疗过错行为间的因果关系,并评定医疗过失行为在人身损害中的责任比例。判定依据为被诉对象在诉讼损害结果中的介入程度或所起作用的大小。常见的鉴定方法采用五等级法,根
医院漏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医疗过错包括漏诊,只有当医疗过错行为造成损害后果,且二者存在因果关系时,才构成医疗事故。若漏诊未造成损害,则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认定需经过医学会组织的鉴定。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过错造成的损害,患者可根据相关司法
医疗事故的鉴定结论与医疗不足的赔偿责任问题。对于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医疗不足的情况,不同人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医疗不足不等于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不能绝对排除医疗过错,法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