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创伤性骨髓炎医疗过错,协商是解决医疗纠纷有高效、减少冲突、执行周期的有效方法。
医疗一旦出现事故,医疗过错赔偿是根据相关法律进行赔偿的。如果医疗行为经过医学会鉴定,结论构成医疗事故,则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确定的赔偿标准。
1、相同点:第一,都是一种证据;第二,鉴定的基本程序相似;第三,法院审查与评断的标准基本相似;第四,在实际判案中的效力基本相似。
2、差异性。
第一,两者之间构成逻辑上的包容关系。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同时规定造成患者死亡或残疾的,分别构成一至三级医疗事故,如果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则构成四级医疗事故。
第二,两者的鉴定主体不一。
现行医疗事故鉴定主体是各级医学会,而鉴定专家多是各级医院的任职医师,由于不可避免的原因,在实践中难免会发生不公正的现象。而司法鉴定主体特别是司法鉴定中心,直接受司法局领导,经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授权,承担各类司法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组织工作,是一个面向社会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员都是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虽然与医学会的专家有一定的重合,但由于要求特别严谨,所以鉴定结论有明显差异,实践中也出现多起医疗事故鉴定被司法复核鉴定推翻的案例。
第三,两者的庭审质证程序明显不同。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只有卫生行政部门才能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进行审查,那么,在司法审判实践中,法院应如何审查?这似乎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其实在《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及《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中,对鉴定结论的审查都规定了详细的程序及标准,特别规定鉴定人有依法出庭宣读鉴定结论并回答与鉴定相关提问的义务。
(三)进行司法鉴定应注意的问题:
1、送交的鉴定材料必须真实、完整;
2、精心准备鉴定陈述材料;
3、客观、冷静地回答专家的提问;
4、配合专家的检查。
综上所述,出现医疗过错双方应该积极配合解决,医疗过错赔偿项目一般有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费,丧葬费,残疾人用品废等等。按照相关的规定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赔偿。任何一方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再次鉴定申请,委托省级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文章介绍了诉讼时效的定义和规定,并详细阐述了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文章指出,医疗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权利人可从医疗侵权纠纷和合同违约纠纷两个角度选择诉讼案由。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和医疗鉴定流程,提醒患者及其
医疗过错参与度的概念及其在医疗损害赔偿中的作用。医疗过错参与度指鉴定机构分析医疗损害结果与医疗过错行为间的因果关系,并评定医疗过失行为在人身损害中的责任比例。判定依据为被诉对象在诉讼损害结果中的介入程度或所起作用的大小。常见的鉴定方法采用五等级法,根
医院漏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医疗过错包括漏诊,只有当医疗过错行为造成损害后果,且二者存在因果关系时,才构成医疗事故。若漏诊未造成损害,则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认定需经过医学会组织的鉴定。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过错造成的损害,患者可根据相关司法
医疗事故的鉴定结论与医疗不足的赔偿责任问题。对于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医疗不足的情况,不同人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医疗不足不等于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不能绝对排除医疗过错,法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