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后仍然可以进行医疗过错鉴定。当事人提出申请后,卫生行政部门应在10日内作出受理决定,并在5日内将相关材料交给医学会组织鉴定。医学会在受理鉴定后的5日内,应通知当事人准备材料。当事人在收到通知后的10日内提交相关材料。医学会在接收材料后的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患者及其家属认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均可向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时,应提交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身份证明以及其他鉴定过程所需材料。
1) 患者及其家属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2) 在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时,如果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直接向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申请鉴定。
3) 如果医患双方中的任一方提出鉴定要求,应向医疗机构所在辖区的区(市)卫生局提出申请,由该局受理,并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4) 如果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当事人应直接向市卫生局提出鉴定申请,由市卫生局委托医学会进行鉴定。
5) 如果患者或医疗单位对市级鉴定结论不服,应在收到鉴定书后的15日内向省医学会申请再次鉴定。
非法行医、游医药贩等执业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不属于医疗事故鉴定范围。卫生行政部门将坚决予以取缔,受害人可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医疗事故应由医疗单位与患者及其家属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协商处理。只有在发生争议时,才提请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不论是在出院前还是出院后,只要双方构成医疗事故,都有权利提起医疗事故鉴定。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受害人应当承担举证责任,证明自己受到损害并接受过医疗。如果材料不合格,医疗鉴定中心有权进行退回处理。
医疗过错参与度的评定方法,包括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下如何鉴定医疗损害结果与医疗过错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专门性问题。医疗过错参与度被划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四种,根据不同的责任程度,对当事人的权利影响不同。
医疗过错参与度的概念及其在医疗损害赔偿中的作用。医疗过错参与度指鉴定机构分析医疗损害结果与医疗过错行为间的因果关系,并评定医疗过失行为在人身损害中的责任比例。判定依据为被诉对象在诉讼损害结果中的介入程度或所起作用的大小。常见的鉴定方法采用五等级法,根
医疗事故鉴定的办理时限及相关流程。医学会在收到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材料,双方应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相关材料。医学会在接到材料后的45个工作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鉴定书。鉴定流程包括核实身份、宣读纠纷原由、抽签、介绍专家组成员、当事人陈述
医院漏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医疗过错包括漏诊,只有当医疗过错行为造成损害后果,且二者存在因果关系时,才构成医疗事故。若漏诊未造成损害,则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认定需经过医学会组织的鉴定。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过错造成的损害,患者可根据相关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