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医疗损害责任的基本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和医疗管理损害责任都必须遵循过错责任原则,即构成赔偿责任必须具备过错要件,没有过错就没有责任。对于医疗伦理损害责任,虽然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但同样需要满足过错要件,只是过错要件的证明实行推定而已。即使在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医疗产品损害责任中,医疗机构对于缺陷医疗产品致患者受到损害也必须有过错,否则只能承担中间责任而不承担最终责任,可以向缺陷医疗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追偿。
在医疗损害责任中,根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规定,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下例外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或无过错责任原则。医疗产品损害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与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保持一致。未尽告知义务和违反保密义务的医疗伦理损害责任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尽管这两个条文没有明文规定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但未尽前款义务和泄露患者隐私或未经患者同意公开病历资料都具有违法性,可以推定为有过错,因此确定医疗伦理损害责任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是有法律根据的。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还规定了公平分担损失规则,有的学者将其解释为归责原则,有的认为可以适用于医疗损害责任。在一定条件下,该原则可以适用于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公平分担损失规则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例如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双方都无过错、暂时丧失心智的损害责任、意外情况造成损害、以及为对方利益或共同利益进行活动过程中受到损害等情形下。
在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责任中,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致害人无法证明自己无过错,损害事实可以推定为致害人有过错,无须受害人举证加以证明,致害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对于雇员、法人工作人员在职务行为中致人损害的情况,同样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如果致害人无法证明自己无过错,损害事实可以推定为致害人有过错,无须受害人举证加以证明,致害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情况,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在这种情况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时,可以推定其有过错,无须受害人举证加以证明,责任应由其承担。
对于建筑物及其他地上物致人损害的情况,同样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如果致害人无法证明自己无过错,损害事实可以推定为致害人有过错,无须受害人举证加以证明,致害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在医疗损害责任中,同样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然而,对于医疗责任损害的过错认定需要有明确的相关证据来正确确定责任。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在进行相关活动或治疗措施时存在过错,就不能认定其有相关过错,因此无法要求对方进行赔偿。
医疗事故精神赔偿标准的法律解析,介绍了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定义和计算方式。文章指出,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考虑患者原有疾病状况、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同时,赔偿原则包括与具体案件的医疗事故等级相适应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及处理办法。包括紧急措施造成不良后果、医疗意外、无过错输血感染、患方原因延误诊疗、试验性诊疗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的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医院仍可能因其他原因承担赔偿责任。患者及
医疗侵权责任中的追偿权问题。依据《侵权责任法》,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造成医疗事故,医疗机构需承担赔偿责任并有权向责任人追偿。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医疗机构赔偿后,还可以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等责任主体追偿。追偿权的范围
医疗事故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关于医疗事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问题,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医疗单位应该对损害赔偿金额设定上限,以限制其责任范围。另一种观点认为,医疗单位应该对损害赔偿承担全部责任。同时,对于责任主体、归责原则等问题也存在争议。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