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医疗损害责任的基本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和医疗管理损害责任都必须遵循过错责任原则,即构成赔偿责任必须具备过错要件,没有过错就没有责任。对于医疗伦理损害责任,虽然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但同样需要满足过错要件,只是过错要件的证明实行推定而已。即使在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医疗产品损害责任中,医疗机构对于缺陷医疗产品致患者受到损害也必须有过错,否则只能承担中间责任而不承担最终责任,可以向缺陷医疗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追偿。
在医疗损害责任中,根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规定,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下例外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或无过错责任原则。医疗产品损害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与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保持一致。未尽告知义务和违反保密义务的医疗伦理损害责任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尽管这两个条文没有明文规定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但未尽前款义务和泄露患者隐私或未经患者同意公开病历资料都具有违法性,可以推定为有过错,因此确定医疗伦理损害责任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是有法律根据的。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还规定了公平分担损失规则,有的学者将其解释为归责原则,有的认为可以适用于医疗损害责任。在一定条件下,该原则可以适用于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公平分担损失规则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例如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双方都无过错、暂时丧失心智的损害责任、意外情况造成损害、以及为对方利益或共同利益进行活动过程中受到损害等情形下。
在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责任中,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致害人无法证明自己无过错,损害事实可以推定为致害人有过错,无须受害人举证加以证明,致害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对于雇员、法人工作人员在职务行为中致人损害的情况,同样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如果致害人无法证明自己无过错,损害事实可以推定为致害人有过错,无须受害人举证加以证明,致害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情况,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在这种情况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时,可以推定其有过错,无须受害人举证加以证明,责任应由其承担。
对于建筑物及其他地上物致人损害的情况,同样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如果致害人无法证明自己无过错,损害事实可以推定为致害人有过错,无须受害人举证加以证明,致害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在医疗损害责任中,同样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然而,对于医疗责任损害的过错认定需要有明确的相关证据来正确确定责任。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在进行相关活动或治疗措施时存在过错,就不能认定其有相关过错,因此无法要求对方进行赔偿。
封存病历的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提出复印、封存申请的具体部门,不同申请人身份所需提供的材料,申请依据的法律条款,以及复印封存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医疗机构拒绝复印封存要求的应对措施,以及以影响治疗为由拒绝封存的情况处理办法。最后,文章
医疗过错参与度的评定方法,包括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下如何鉴定医疗损害结果与医疗过错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专门性问题。医疗过错参与度被划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四种,根据不同的责任程度,对当事人的权利影响不同。
医疗过错程度分析案例中责任的认定问题。根据《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医疗损害责任属于用人单位责任,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医疗机构的赔偿义务是一种替代责任,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之间不存在承担连带责任的问题。在认定医方过失时,需要考虑医疗的紧急性与医疗尝试对
《侵权责任法》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指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司法实践中逐渐被边缘化。条例关于赔偿责任的规定将不再作为审判依据,关于不属于医疗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将失去意义,医学会鉴定体制也面临巨大考验。同时,侵权责任法也可能加剧医疗纠纷,患方承担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