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部发布的《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通知第4条规定,职工医疗期的计算方式如下:
根据过去六个月内累计的病休时间进行计算。
根据过去十二个月内累计的病休时间进行计算。
根据过去十五个月内累计的病休时间进行计算。
根据过去十八个月内累计的病休时间进行计算。
根据过去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的病休时间进行计算。
根据过去三十个月内累计的病休时间进行计算。
医疗期的计算从病休第一天开始累计计算。例如,如果享受三个月医疗期的职工从1995年3月5日起第一次病休,那么该职工的医疗期应在3月5日至9月5日之间确定,在此期间累计病休三个月即视为医疗期满。其他医疗期的计算方式依此类推。
根据原劳动部发布的《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且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根据个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
在医疗期内,如果企业职工的停工医疗累计时间不超过180天,企业应发给本人工资的70%作为病假工资;如果停工医疗累计时间超过180天,企业应发给本人工资的60%作为疾病救济费。
根据我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具体数额如下:
根据本人工资的60%至100%来确定病伤假期工资数额,具体数额根据本人在企业的工龄长短而定。
根据本人工资的40%至60%来确定病伤假期工资数额。
需要注意的是,各地的具体计算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每月病假工资都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如果员工在医疗期内,公司拒绝发放工资,员工有权利将公司告上法庭。
保护受害人利益的诉讼时效起算标准。文章提出在确定诉讼时效起算时间时,应当以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更多地采用“知道”的标准而不适用“应当知道”的标准。考虑到专业因素,如某些药品的毒副作用损害难以被普通人了解,起算时间应考虑此特殊性。对于人身损害赔偿
不同领域人体损伤鉴定的标准及其适用范围。包括轻微伤、轻伤、重伤、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等。文章详细说明了各类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涉及法律、工伤、职业病等多个领域。同时,文章还涉及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和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等。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内容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学术性和行业性社会团体的作用,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设立及其职责,医疗机构监督员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的检查指导等方面。同时,也介绍了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和中医(
医疗事故认定依据中关于诊断失误的过错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问诊、检查、鉴别诊断等方面的过错情形,包括实施检查、未实施检查、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具体错误。同时,文章也讨论了治疗失误的过错,包括治疗方法选择、治疗时机选择以及用药的过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