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设立,工伤鉴定由设区的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工伤鉴定的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鉴定确认、护理等级鉴定、伤残辅助器具配置鉴定等。
1. 工伤残职工在医疗终结后,应携带资料到当地社保机构申请伤残等级评定。
2. 鉴定者需携带医疗机构出具的伤、病、残诊断证明,如病历、出院证明、CT片、化验单、心电图等相关诊断材料,以及《职工伤病残劳动鉴定审批表》,于每周一、二、三、五进行鉴定。
3. 鉴定办对鉴定者携带的材料由专家确认后,需交纳200元鉴定费。如材料不全,由办公室出据委托诊断后,再进行鉴定。
4. 鉴定办每周四定期召开鉴定会,做出等级或结论,并进行公布。
5. 自鉴定材料收下登记之日起15日后,单位劳资人员前来领取鉴定结果及所收全部材料。
广义的工伤鉴定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和致残等级鉴定,狭义的工伤鉴定指致残等级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又称劳动鉴定,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因各种原因造成劳动能力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劳动者部分、大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有关部门在医学方面对其进行鉴别和评定的过程。我国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通常只负责因工伤或因病导致的劳动能力鉴定问题。
工伤鉴定即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认定后,需向人社局工伤认定部门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将被安排在专门的医院进行鉴定,以确定伤残等级。
根据规定,应向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按属地原则应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
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可由自己或用人单位向市级以上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根据工伤鉴定结果,可要求用人单位进行相应的赔偿,根据不同等级有相应的赔偿标准范围,可根据标准进行协商赔偿。
工伤认定的时限和申请流程。用人单位应在一个月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者本人则有一年时间。超过时限将不再受理。流程包括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救济。申请人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合同文本及相关诊断证明书等材料。同时,也介绍了保险法的概念和作用,它
工伤鉴定的定义和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鉴定确认、护理等级鉴定和伤残辅助器具配置鉴定等。同时,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卫生,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建立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劳动者在遭遇工伤时需依
个人申请工伤鉴定的归属问题及其与企业的区别。个人申请工伤鉴定应在事故发生后一年内进行,并自行承担结果。企业申请则必须在30天内。个人申报工伤被认定后,单位需承担相关费用;而单位申请后需承担社保基金支付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等。此外,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
工伤鉴定程序中是否需要本人参与的问题,并详细说明了伤残评定的程序、所需材料、伤残等级与赔偿金计算、赔偿要求以及伤残鉴定的定义和目的。当事人在对伤残评定不满意时,可以向劳动部门提出重新评定申请。申请时需携带相关材料,如身份证、病历、片子等。伤残等级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