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受伤害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必须存在劳动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凭证进行证明:
其中,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的凭证包括第1、3、4项。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劳动关系的存在有争议,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解决。
1、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用人单位应当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一)受伤害的职工遭受伤害的情形必须符合《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八条认定工伤的情形;工伤事故发生在2004年1月1日以后的,还必须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15条规定的情形:
(二)受伤害职工必须不符合《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五条排除认定工伤的情形;2004年1月1日以后的职工应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醉酒导致伤亡,自残或者自杀的排除情形。
如果职工申请工伤认定提供的材料完整,属于劳动行政部门管辖范围,并在受理时效内,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受理。如果申请资料不完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当场或者在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职工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如果职工认为是工伤,而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职工和用人单位。当事人对工伤认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和诉讼。
通过以上四点,您对个人申请工伤应该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工伤认定期限过后的处理方式。工伤保险请求权和民事赔偿请求权是两个独立权利,工伤职工可以进行民事赔偿请求。发生工伤事故时,应首先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处理,无法获得赔偿时再进行民事侵权处理。如果因用人单位原因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时效,劳动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无权确认工伤的情况。依据相关规定,工伤认定的主体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而非法院。文章还介绍了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的层级规定以及工伤认定的具体流程和细节,包括用人单位应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所需的材料和流程,以及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工会组
上班期间患抑郁症是否属于工伤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抑郁症并不属于工伤范畴。工伤认定需要满足特定条件,如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等。申请工伤认定时,需提交相关材料并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注意填写相关事项。文章还强调了只有在符合法律、
注册商标需要变更注册人的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应当提出变更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