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一:签约主体为政府征收部门
签订拆迁协议时,签约主体必须明确且权责清晰,这是签字的“大忌”。例如,被拆迁人杨先生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与他签订拆迁协议的人是开发商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公司中担任职务并不低。当时,由于法律意识薄弱、维权敏感度不高,并且出于对拆迁方的友好信任,面对优厚的补偿条件,杨先生很快在拆迁协议上签下了字。然而,当杨先生在回迁房问题上多年未能得到满足时,他才意识到与他签字的这个人根本没有代表征收部门承诺补偿条件的资格,他所承诺的回迁房也没有在项目规划中体现。杨先生因被欺骗而受到了损失。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为例,与被征收人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的主体应该是房屋征收部门,这是最常见的情况。因此,如果将拆迁比作一场资格考试,将拆迁协议比作试卷,那么被拆迁人必须首先确认试卷上明确列出的主体是否有“出题人”的资格。只有出题人没有问题,被拆迁人才能开始审题。条件二:协议内容完整明确
要想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了解清楚题目是非常重要的。拆迁协议实际上就是一份充满了“判断、推理、纠错题”的试卷。被拆迁人必须仔细阅读每一条约定内容,确保其合法准确。对于其中存在问题的条款,必须提出纠正意见。只有当被拆迁人确认所有条款都是“正确”的时候,才能在协议上签字“交卷”。只有当被拆迁人修改并完整填写协议的所有内容后,才能凭借这份“满分试卷”有据可依地主张自己的拆迁补偿。签署空白协议实际上相当于交了一份“白卷”,凭借一份白卷向老师要成绩显然难度很大。因此,被拆迁人在签字时必须确保协议的内容完整明确,以保证日后拿着这份协议时能够理直气壮、有据可依地向拆迁方索要补偿。如果双方权利义务明确,补偿数额、安置方式和支付时间明确,违约责任约定合理,被拆迁人就可以逐条确认并勾选,认真审题并作答。条件三:签章完整,被拆迁人保留一份原件
在实际的拆迁过程中,拆迁协议通常是一式三份或一式四份。其中一份应该由被拆迁人保留。然而,许多被拆迁人反映,在签字时拆迁方根本不会在现场签字盖章,而是要求将所有原件带走,有些甚至说“盖章后送回”,有些则直接表示“盖章后统一保管”。这种不给被拆迁人保留原件的做法是非常有问题的。大家应该知道,拆迁协议原件对于被拆迁人来说是重要的“证据”和“凭证”。如果没有这份协议,被拆迁人很难向第三方清楚地说明拆迁方承诺了哪些条件,以及如何兑现这些补偿条件。相反,如果拆迁协议满足了本文提到的前两个条件,并且拆迁方按照流程在协议上签字盖章,并给被拆迁人保留一份原件,那么被拆迁人可以相对放心地配合签字。村委会在征地拆迁中的法律责任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对村委会的行政行为可提起诉讼,监察机关也对村委会及其成员进行监察。征地补偿标准和补偿项目在法律框架下进行规定和执行,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附着物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等。村委会并不凌驾于法律之上
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包括拆迁管理的规定、拆迁许可的申领条件及审查流程、拆迁补偿与安置的内容。办法规定拆迁单位在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并向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相关资料。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符合条件的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同时
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的申请人及其提交的材料。申请人可以是拆迁人、被拆迁人或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也可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申请时需提交身份证明、资格证明、产权纠纷证明等。此外,文章还概述了房屋拆迁的一般程序,包括暂停公示、入户调查评估、制定拆迁实施方案等阶段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管理办法,包括变更的定义、适用范围、变更条件、申请、审查、公示、听证会等程序性内容。该管理办法旨在规范规划许可变更管理,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建筑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变更管理,强调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变更,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