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拆迁协议时,许多被拆迁人朋友都会产生疑问:既然拆迁协议存在这么多陷阱,那我们老百姓岂不是只能选择拒绝签字或者任由自己被坑?其实,拆迁协议中还存在一类被拆迁人完全可以放心签字的情况。只要拆迁协议符合以下几个条件,我们就可以考虑签字搬迁。
签订拆迁协议时,主体的明确性和权责的清晰性是签字的“大忌”。例如,杨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与一位开发商的员工签订了拆迁协议,该员工在公司中地位较高。当时,由于杨先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对维权不敏感,并且出于对拆迁方的友好信任,面对优厚的补偿条件,他很快在拆迁协议上签字。然而,当杨先生在回迁房问题上遇到困难并将拆迁方告上法庭时,他才发现签字的那个人根本没有代表征收部门承诺补偿条件的资格,他所承诺的回迁房也没有在项目规划中体现。杨先生被这个人的欺骗行为所坑害。
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为例,拆迁补偿协议的签订主体应该是房屋征收部门,这是最典型的情况。因此,如果将拆迁比作一场资格考试,拆迁协议就是试卷,那么被拆迁人必须首先确认试卷上具名的主体是否具备“出题人”的资格。只有出题人没有问题,被拆迁人才能开始审题。
要想在一份试卷上取得高分,弄清楚题目是非常重要的。拆迁协议实际上就是一份充满了“判断、天空、纠错题”的试卷。被拆迁人必须清楚地了解每一条约定内容是否合法准确,对其中存在问题的地方,要提出纠正意见。
只有当被拆迁人确认所有条款都是“正确”的时候,才能在协议上签字“交卷”。只有被拆迁人将协议的所有内容都改对、填写完整后,才能凭借这份“满分试卷”有理有据地主张自己的拆迁补偿。签空白协议实际上相当于交了一份“白卷”,凭借一份白卷向拆迁方要求成绩,难度显而易见。
因此,被拆迁人在签字时必须确认协议的内容是否完整明确,以确保日后能够凭借这份协议有理有据地向拆迁方索要补偿。如果双方的权利义务清晰,补偿数额、安置方式和给付时间明确,并且违约责任约定合理,被拆迁人就可以逐条核对并“审题答题”。
在实际拆迁过程中,拆迁协议签字盖章通常有一式三份或者一式四份。其中一份应该留在被拆迁人手中。然而,许多被拆迁人反映,他们在签字时,拆迁方根本不会现场签字盖章,而是要求将所有原件带走,有些说是“盖章后送回”,有些则直接说是“盖章后统一保管”。这种不给被拆迁人留原件的行为是有很大问题的。
大家应该知道,拆迁协议原件对于被拆迁人来说是重要的“证据”和“凭证”。如果没有这份协议,被拆迁人很难向第三方清楚地说明拆迁方承诺了什么条件,以及如何兑现这些补偿条件。
相反,如果拆迁协议满足了本文提到的前两个条件,并且拆迁方按照流程在协议上签字盖章,并给被拆迁人留一份原件,被拆迁人可以相对放心地签字。
总之,如果一个拆迁项目合法规范,拆迁协议的签约主体合法且协议内容完整明确,补偿条件满足被拆迁人的要求,那么被拆迁人当然可以积极配合签字搬迁。
然而,在实践中,像例题一样规范的情况并不常见。因此,被拆迁人在签字前必须谨慎考察协议的合法性。如果认为补偿权益存在风险,在签字前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如果一份拆迁协议中连以上三个重要条件中的任何一条都不符合,被拆迁人朋友还是应该慎重考虑是否签字。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从获得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开始,到最终强制拆迁的过程,详细阐述了拆迁过程中需遵循的各项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获取政府批准文件、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拟定拆迁计划和方案,开设拆迁资金专用账户,申领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公告
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的办法,详细说明了宅基地的面积控制标准、区位补偿价标准、经营性用房的停产停业综合补助费标准、搬迁补助费和提前搬家奖励费以及住房困难户的认定及补助标准。在拆迁过程中,必须按照这些标准和办法进行操作。
面对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时,被拆迁人应当如何救济。包括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以及在收到房屋征收决定后应如何搬迁和补偿的相关细节。同时,也阐述了居民房拆迁赔偿标准和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的具体计算方式和细节。
以航拍图作为界定被拆迁房屋合法性的标准的问题。虽然航拍图能反应房屋建造时间和结构变化,但单纯以航拍图作为划分界限存在过于武断和缺乏法律依据的问题。合法建筑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建造条件、是否办理建房申请等。拆迁补偿费包括房屋补偿费、周转补偿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