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拆迁协议时,许多被拆迁人朋友都会产生疑问:既然拆迁协议存在这么多陷阱,那我们老百姓岂不是只能选择拒绝签字或者任由自己被坑?其实,拆迁协议中还存在一类被拆迁人完全可以放心签字的情况。只要拆迁协议符合以下几个条件,我们就可以考虑签字搬迁。
签订拆迁协议时,主体的明确性和权责的清晰性是签字的“大忌”。例如,杨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与一位开发商的员工签订了拆迁协议,该员工在公司中地位较高。当时,由于杨先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对维权不敏感,并且出于对拆迁方的友好信任,面对优厚的补偿条件,他很快在拆迁协议上签字。然而,当杨先生在回迁房问题上遇到困难并将拆迁方告上法庭时,他才发现签字的那个人根本没有代表征收部门承诺补偿条件的资格,他所承诺的回迁房也没有在项目规划中体现。杨先生被这个人的欺骗行为所坑害。
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为例,拆迁补偿协议的签订主体应该是房屋征收部门,这是最典型的情况。因此,如果将拆迁比作一场资格考试,拆迁协议就是试卷,那么被拆迁人必须首先确认试卷上具名的主体是否具备“出题人”的资格。只有出题人没有问题,被拆迁人才能开始审题。
要想在一份试卷上取得高分,弄清楚题目是非常重要的。拆迁协议实际上就是一份充满了“判断、天空、纠错题”的试卷。被拆迁人必须清楚地了解每一条约定内容是否合法准确,对其中存在问题的地方,要提出纠正意见。
只有当被拆迁人确认所有条款都是“正确”的时候,才能在协议上签字“交卷”。只有被拆迁人将协议的所有内容都改对、填写完整后,才能凭借这份“满分试卷”有理有据地主张自己的拆迁补偿。签空白协议实际上相当于交了一份“白卷”,凭借一份白卷向拆迁方要求成绩,难度显而易见。
因此,被拆迁人在签字时必须确认协议的内容是否完整明确,以确保日后能够凭借这份协议有理有据地向拆迁方索要补偿。如果双方的权利义务清晰,补偿数额、安置方式和给付时间明确,并且违约责任约定合理,被拆迁人就可以逐条核对并“审题答题”。
在实际拆迁过程中,拆迁协议签字盖章通常有一式三份或者一式四份。其中一份应该留在被拆迁人手中。然而,许多被拆迁人反映,他们在签字时,拆迁方根本不会现场签字盖章,而是要求将所有原件带走,有些说是“盖章后送回”,有些则直接说是“盖章后统一保管”。这种不给被拆迁人留原件的行为是有很大问题的。
大家应该知道,拆迁协议原件对于被拆迁人来说是重要的“证据”和“凭证”。如果没有这份协议,被拆迁人很难向第三方清楚地说明拆迁方承诺了什么条件,以及如何兑现这些补偿条件。
相反,如果拆迁协议满足了本文提到的前两个条件,并且拆迁方按照流程在协议上签字盖章,并给被拆迁人留一份原件,被拆迁人可以相对放心地签字。
总之,如果一个拆迁项目合法规范,拆迁协议的签约主体合法且协议内容完整明确,补偿条件满足被拆迁人的要求,那么被拆迁人当然可以积极配合签字搬迁。
然而,在实践中,像例题一样规范的情况并不常见。因此,被拆迁人在签字前必须谨慎考察协议的合法性。如果认为补偿权益存在风险,在签字前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如果一份拆迁协议中连以上三个重要条件中的任何一条都不符合,被拆迁人朋友还是应该慎重考虑是否签字。
律师在拆迁案件中的重要作用。被拆迁人在面对拆迁时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律师的参与可以帮助预防不必要的损失和冲突。律师通过拆迁项目调查确保拆迁行为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参与评估和行政裁决,确定补偿的合理合法性,并通过协商谈判达成满意的谈判效果。被拆迁人应明白
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包括拆迁管理的规定、拆迁许可的申领条件及审查流程、拆迁补偿与安置的内容。办法规定拆迁单位在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并向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相关资料。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符合条件的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同时
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的申请人及其提交的材料。申请人可以是拆迁人、被拆迁人或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也可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申请时需提交身份证明、资格证明、产权纠纷证明等。此外,文章还概述了房屋拆迁的一般程序,包括暂停公示、入户调查评估、制定拆迁实施方案等阶段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管理办法,包括变更的定义、适用范围、变更条件、申请、审查、公示、听证会等程序性内容。该管理办法旨在规范规划许可变更管理,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建筑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变更管理,强调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变更,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