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腾退项目可以以各种名义进行,无论是以个人或地点的名称命名,都不影响其后面跟着的“腾退”二字的效力。
腾退项目可以分为两种:拆房和不拆房。
文保腾退是比较常见的情况,这种项目通常是为了公益目的,房屋本身是文物保护单位,腾出来用于改建成博物馆、纪念馆或名人故居等,因此只需要腾空,不需要拆房。
对于这种情况,被腾退人的补偿较低是可以理解的。目前,略高于1:1的补偿安置是可以接受的。
另一种情况是以各种名义拆房的腾退项目,对于被腾退人而言,这种情况与征收几乎没有区别,都是拆房+补偿安置的模式。
区别在于,一般的征收项目有严格的法定程序要求,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而言,首先要符合《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其次要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适用。
然而,腾退项目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腾退方可以是村委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直接是某个建设项目的开发商。他们所适用的腾退程序往往是随意、任性的,通常只有一纸腾退方的公告和一本精美的《腾退安置方案手册》。
在这种情况下,被腾退人如果对补偿安置不满意,维权的道路将会非常艰难。以下是明律师给大家的几点建议:
大多数腾退项目不适用征收法定程序,法院认为这是协议搬迁而不是征收。因此,被征收人熟悉的征收法定程序在腾退项目中几乎不适用。腾退项目的维权困难要远高于规范的征收项目。
维权的原则是“打程序,不打实体”,但腾退项目是根据被腾退人维权特点量身定制的,因此维权思路和方法与一般征收有很大不同。
无论涉及土地还是房屋,背后一定有项目存在。通过信息公开、村务公开等手段全面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挖掘其中的违法点进行博弈,这是腾退项目重要的维权方式。
通过村务公开,可以发现腾退项目在程序上的违法之处,并通过申请上级政府调查处理的途径将政府拉入协商沟通中,为维权增加筹码。
不随意签约并不意味着不签约。被腾退人面对的很可能是一份法律意义上的民事协议而非行政协议。既然是民事协议,就必须遵循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不能出现逼签、欺诈甚至组织人手帮拆的情况。
腾退的维权原则和一般征收类似,没有签约就是基础。一旦签约,就代表认可协议约定的补偿结果,想要推翻将会非常困难。
在签约环节中,很容易遇到“心理战”,被腾退人要坚定内心,保持冷静,避免在不明情况下草率签字。
腾退方通常不按常规出牌,被腾退人必须开动脑筋,寻找项目中可能的切入点,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环保问题等。只要维权程序提起来,提升补偿就有可能实现。
被腾退人要做好面对挑战和困难的准备,必要时委托专业征收维权律师介入案件,争取公平合理的补偿安置。
腾退项目通常追求高效率,强拆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因此,被腾退人要做好充分准备,必要时尽早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争取公平合理的补偿安置。
腾退拆得快,被腾退人承受痛苦的时间相对较短,努力争取一把是值得的。
房屋补偿安置方式的多种情况。对于被征地村落或村民小组建制撤销的情况,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产权房屋调换。对于未转为城镇户籍的被拆迁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申请宅基地新建住房并获得货币补偿。拆迁房屋的其他补偿项目包括搬家补助费、设备迁移费、过渡期内的临时安置补
农村违法建筑的范围,包括农用地上的建筑物和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未经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手续在农用地上建房属于违法行为。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属于违法建筑的情况包括非本村村民或非本村村办企业未经国家征地手续建设和本村村民或村办企业在不符合规划下建房。
宾馆拆迁的补偿问题,包括住宅还是商业用房补偿及相关法律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在征收房屋时,应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给予被征收人补偿,包括房屋价值、搬迁安置及停产停业损失等。对于特殊情况的房屋,如已领取营业执照的经营房屋、手续不全的房屋等
具体的标准是,在约定的临时安置过渡期内,拆迁人应按规定发放给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临时安置补助费,发放标准按被拆除房屋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每月10元计算,每户每月低于600元的,按600 元发放。《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限制农用地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