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拆迁补偿安置 > 法律上什么是城中村改造

法律上什么是城中村改造

时间:2023-12-12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3704
导读:城中村改造的意思就对城市生活当中的那些农村村落进行拆迁.然后在政府部门的主持之下,把这些城中村也全部都修改成城镇住房,很多的大城市都有城中村的,城中村具有鲜明的特征,对城中村的改造不仅影响到城市的市容市貌,更关乎村民的切身利益.

一、法律上什么是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是指对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的房屋,进行的征收拆迁。

从狭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从广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二、城中村改造最新政策

1、打破行政区划藩篱,实现多种安置并行。按照“政府主导、区域统筹”原则,建议在今后“城中村”改造建设中,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安置方式,依据改造村庄实际特点,因地制宜,将原址安置、异地安置、合并安置等方式相结合,必要时可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跨区域安置村民,确保村民利益的实现。

2、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监管扶持力度。首先,逐步完善城改项目手续,对安置先行的城改项目进行联合预审。其次,对房企的资质和实力进行前期审查;对部分高息借贷的房企,要跟踪调查;对违法建设的房企,要加大处罚力度。再次,扩大区级政府融资平台,加大银企合作力度。最后,前置商业网点规划听证程序,积极扶持城改项目,吸引更多优质商家和社会资本。

3、村民有序参与建设,实现多方互惠共赢。有序引导村民参与“城中村”改造附属工程建设,变村民的被动拆迁为村民的主动建设,丰富村民参加“城中村”建设形式,让广大村民在主动建设中真正感受到“城中村”建设的意义;畅通村民诉求表达渠道,有疏有堵,正确对待村民的合理诉求,推动城改工作顺利进行,实现互惠共赢。

4、大力加强教育引导,确保真正融入城市。积极教育引导村民培育正确的财富观、就业观,大力支持村民自主创业和发展实体经济;给予村民职业培训、专业指导以及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积极帮助村民提高劳动技能;通过集中归并、资产量化、统一经营等形式,变村民为股民,实现集体资产产权变股权,让村民持久合理地分享到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增值的收益,真正融入城市。

可能有些市民没有见过城中村,建国城中村的话就知道什么叫城中村改造了,城中村改造就和棚户区改造的性质大同小异,在我国很多城市,城市里面也有农村村落的.因为城中村和棚户区一样,如果不进行改造,和城市化的发展步伐显得是节节不入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什么样的房屋征收属于棚户区改造

    棚户区改造中的房屋征收问题。棚户区改造是中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而推出的一项工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根据相关规定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和临时安置的补偿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也明确了相关标准。针对危房棚户区的改造

  • 城中村改造补偿维权指南

    城中村改造补偿的维权途径及相关补偿方式。被征收人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权。补偿方式包括宅基地置换、临时安置费和搬迁费、地上房屋补偿款和装修款、停产停业损失、拆迁奖励、电器移机费以及其他补偿或补助。各村可根据基本标准或参考标准制定补偿方案

  • 城中村改造拆迁政策的法律术语解析

    城中村改造拆迁与国有土地及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拆迁的区别,重点介绍了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的项目,包括宅基地置换、临时安置费、搬迁费、地上房屋补偿款及装修款等。由于各村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补偿项目存在差异,引发了民愤。因此,建议综合制定合理补偿方案,缩小各村之

  • 农村和城郊房屋拆迁时,院落、围墙和地上附着物应怎么补偿

    农村和城郊房屋拆迁时,院落、围墙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问题。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院落和空地的补偿数额需由评估机构评估,补偿应公平公正,不低于市场价。涉及部门包括国土资源局、乡镇政府、拆迁办和村委会等,各自负责征地公告、补偿方案公告、签订拆

  • 城中村房屋补偿标准的法律解析
  • 国家对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的法律规定
  • 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最新进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