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工资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所得的报酬,构成劳动者所得工资额的基本组成部分。基本工资也称为标准工资。
岗位工资是指基本工资以外的、在工资构成中处于辅助地位的工资构成部分。常见的岗位工资包括岗位津贴和补贴。
基本工资包含岗位工资,以及各种福利、补贴、津贴、奖励或处罚等。岗位工资和基本工资是不同的。
一般结构薪酬由四个部分组成:
基础薪酬是薪酬中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部分,是维持劳动者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
职务(岗位、技术)薪酬是按照各个不同职务(岗位)的业务技术要求、劳动条件、责任等因素确定的。工作变动,职务(岗位、技术)薪酬也随着变动。
年功薪酬以工龄为主,结合考勤和工作业绩来确定。
浮动薪酬,也称为业绩薪酬,是根据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和个人的业绩优劣来确定。
1. 基本工资是国家规定的,企业支付工资必须达到最低工资标准。
2. 津贴是公司自行决定的,是浮动且可变的。公司有权停发或减少津贴。如果公司倒闭,清算时拖欠工人的工资必须支付,但津贴则不再发放。因此,公司可以节约大量人力成本。
根据《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对照表》和《机关事业单位岗位工资对照表》,职务、职级和职称等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绩效工资根据国家和地方财政情况,将总额的70%纳入工资,另外30%为浮动部分。因此,将这三者相加就形成了个人的月工资总额。
单位不按时发放工资的处理办法:
1. 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
2. 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收到仲裁书后的15天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如果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应支付差额部分;如果逾期不支付,用人单位应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不超过百分之一百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安排加班但不支付加班费;
(四)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未按照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未签订,用人单位需支付双倍工资作为赔偿。劳动者可以通过仲裁或诉讼手段索要双倍工资,但具体赔偿月数和法院判断可能有所不同。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能导致
计件工资制度的概念及具体操作方式。该制度根据完成的工作数量支付报酬,包括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等多种形式。对于是否包含加班费,文章指出,按照标准工时制度计发工资的通常采用计时工资制度。对于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企业,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计算需根据
工资总额、职工薪酬、工资、薪金总额和工资、薪金所得五个概念的区别。这些概念在概念范畴、法规依据、使用范围以及适用主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工资总额指单位支付给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职工薪酬则包括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工资、薪金总额和
工资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等多部分组成。基本工资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所得的报酬,也称为标准工资。岗位工资是基本工资以外的辅助工资,如岗位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