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朋友常常会被这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审计报告的判断依据是哪些?不急,只要你好好阅读以下文中的内容,相信你就能够在其中找到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下面,大家和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审计报告的判断依据
1、一个事项里同时涉及利润表项目和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我们先看对利润的总影响,如果调整会使盈利转亏损,而拒绝调整的,那么出具否定意见;如果调整不会使盈利转亏损,那么再找资产负债表项目最大的错报,最大的错报与报表层重要性水平比较,如果错报没有超过重要性水平,那么出具标准报告;如果错报超过重要性水平,但超过不多,未达到8倍及以上,那么出具保留意见;如果达到8倍及以上,那么出具否定意见;
2、审计范围受限的,如果受限资产占总资产在30%以下的,则出具保留意见;如果超过30%的,则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3、对于分类错误的,分类错报超过重要性水平的一般只出具保留意见报告,而不出具否定意见报告。
无保留意见:财务报表充分公允反映,没有错报。
保留意见:有错报,但超过重要性水平金额不是很大;审计范围受限,对财务报表影响重大,但不具有广泛性。
否定意见:错报金额重大,对财务报表有广泛影响。
无法表示意见:审计范围受限,对财务报表影响重大,对财务报表具有广泛性。
二、公司财务审计财务报表的流程
一项审计工作从业务承接到完成通常要经过以下步骤:
1、会计师事务所和委托方进行初步沟通了解,确定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收费等;并签订业务约定书;
2、会计师事务所安排项目组,下发委托方审计准备的资料清单;
3、被审单位按照资料清单准备相关审计资料,并确定现场审计时间。
4、现场审计阶段;
5、审计情况汇总和形成审计报告初稿;
6、与被审单位交换意见;
7 、出具正式审计报告。
以上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归纳的有关“审计报告的判断依据”的相关知识,谢谢大家的阅读。
新条例下审计监督范围的进一步明确。审计机关将对财政资金的运用进行跟踪审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范围明确,专项审计调查范围增加。同时,审计结果的公布更加开放,并明确不事先通知的直接审计情形。为规范审计机关行为,保障审计决定的准确和公正,新条例还加强对审
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所需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在办理审计事项时回避利害关系,同时负有保密义务。审计机关在封存被审计单位资料时需遵循程序,并由专门领导负责组织和指导审计工作。
国务院公布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新条例为审计部门提供了更具体的权限,包括封存资料和资产、查询账号和存款以及对不配合审计的单位实施处罚。同时,公布审计结果的范围扩大,有助于提升审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虽然增强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但在
很有朋友常常会被这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审计报告的判断依据是哪些? 2、审计范围受限的,如果受限资产占总资产在30%以下的,则出具保留意见;如果超过30%的,则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3、对于分类错误的,分类错报超过重要性水平的一般只出具保留意见报告,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