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离婚容易分房难锡山区某村俞女士与华先生80年代相识,于同年年底结婚,育一子。婚后夫妻常为琐事争吵,甚至动起手来。
1994年8月,双方协议离婚,并办了离婚登记手续。同年10月,两人又复婚,并重新进行了登记。但夫妻关系仍不好。2005年,两人再次发生剧烈争吵,后双方分居。俞女士向锡山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诉讼中,男方拿出当年协议离婚时签订的财产分割协议:房子折价归女方,房子归男方。要求按该协议,自己留下房子,女方走人。
离婚有“协议”与“判决”之别离婚时夫妻财产应如何分割?特别是房产,是大宗财产。协议离婚与法院判决离婚又是什么关系。
根据我国民事法律的有关原则、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协议离婚系双方出于自愿,双方认可,在婚姻登记部门办理有关登记即可。体现的是自愿原则。双方对财产的分割也是在双方协商自愿的基础上,自行达成某种“契约”。所以婚姻登记部门不应也不宜直接参与到财产分割中。所以近来也出现了双方均已同意离婚,但财产剖分则通过法院判决进行的“两段式离婚”。
在此案中,双方财产虽然进行过协议处理,但由于该协议并未实际履行,且双方协议离婚不久即复婚,故财产性质并未发生变动,应结合财产实际状况依法予以分割。最后房屋按产权各半进行分割。
离婚分房一般遵循以下原则有关法官介绍,离婚诉讼中财产的分割比婚姻关系的解除更难,其中又以房子的分割最难。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按以下规则分割:个人婚前财产(新婚姻法不再有若干年后个人财产转归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而是永远属于个人)是谁的归谁;夫妻共同财产,按夫妻共同平等处理,同时适当照顾妇女、儿童权益,适当照顾无过错一方。
一、具体到房产分割,除以上“照顾”原则外,还有一个有利于分割原则,即便于实际操作。实在难予拆分的,可以通过评估后,出租分割租金;
二、所谓婚前个人财产,最佳的保障是有双方签字的书面协议。公证的协议不是必须的,但在法律上的效力更强些。
登记离婚与诉讼离婚在法律效力上的等同性,尤其在财产分割方面的差异。登记离婚中的财产分割主要依据当事人意愿,而诉讼离婚后对财产有争议则不可再次起诉。另外,离婚后有关财产诉讼的情形以及处理原则也得到了详述,包括漏分财产的处理和已判决财产的处理等。
离婚案件中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相关原则。根据《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男女在财产分割中应平等对待,同时照顾子女和女方的利益。在分割财产时,应遵循有利生活和方便生活的原则,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益,不得滥用权利损害他人利益。对于消耗、毁损、灭失的
婚外情对离婚财产的影响及分割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外情不会导致共同财产分割受影响。离婚时,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无法达成协议时,法院将根据财产情况和照顾子女、女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离婚中,无过错方因重婚、与他人同居等行为有权请求损
离婚时房子给孩子是否需要公证的问题。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离婚协议中已明确约定将房子给孩子,并已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则一般不需要公证。但为增强约定公信力和孩子权益保障,也可选择公证。离婚后购买的房子和民政局离婚时的房子是否需要公证也需视具体情况而定。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