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作为一项社会制度,需要通过社会立法手段来实现。这种立法手段有两个重要作用。首先,通过立法可以明确规定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其次,立法可以使社会保障的实施更加制度化、规范化,避免主观随意性的存在。
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在征收社会保障税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功经验,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这些国家的社会保障法律相对完善,并且依法筹资和保障。例如,英国在1601年就颁布了《济贫法》,通过征税向贫困人群提供救济;德国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社会保险法案,包括工伤事故保险法草案、疾病社会保险法草案和老年及残障社会保险法草案,该国在1927年还通过了失业保险法;美国在1935年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典,为人们在面临各种风险后享受基本生活提供了"社会安全网络"。
与此相比,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法律和法规的立法层次较低,缺乏高效的法律效力和必要的法律责任制度。尽管全国人大常委会自1979年以来审议通过了330多部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但没有一部是专门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基本法律。这导致了无法发挥法律规范的强制功能,也无法确保社会保障措施的有效实施。
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阶段。市场经济本身是法制化经济,这意味着社会保障权益和义务应该相互对等。因此,为了确保社会保障税的具体操作规范,我们需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加紧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法律,包括养老、失业和医疗等一系列法律,为征收社会保障税提供法律依据。同时,我们还需要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和监督方面进行立法,确保有法可依。
通过税收的方式筹措社会保障资金,有助于增强筹资的刚性,增加社会透明度,保证筹资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因此,我国应当借鉴世界各国征收社会保障税的经验,尽快采取税收的方式筹措社会保障资金。
保险合同的定义及其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具备有偿性、保障性、有条件的双务性、附和性及射幸合同和最大诚信合同等特征。投保人要取得保险的风险保障需支付保险费,而保险人则需承担保险保障责任。
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的法律关系,双方属于代理关系,不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保险代理人的权益维护依据保险法和新劳动法,离职规定遵循劳动合同法。保险代理人根据保险公司的委托办理业务,报酬以佣金为主,与保险公司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关系。
新《保险法》对保险经营者提出的新要求。保险经营者需完善经营管理,并特别完善签收制度、加强核保工作和售后服务的管理。新法规定了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需提供格式条款并明确说明内容,否则无法证明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此外,保险行业自律改进和监管制度的完善也被强调,
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十分脆弱,社会保险资金缺乏有力保证,部分城镇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等,已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资金筹措机制。因此,有必要借鉴国际上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