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追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本罪由行刑法第397条所规定。 犯罪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玩忽职守的行为,并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所谓玩忽职守,是指行为人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 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有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人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即行为人作为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理应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履行公职中时刻保持必要的注意,但行为人却持一种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心态,对自己玩忽职守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损失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知识延伸玩忽职守罪相关说明:
一、玩忽职守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方面既可以是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二、本罪规定于1979年《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新《刑法》规定于第三百九十七条。新《刑法》对原规定的修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依1979年《刑法》规定,玩忽职守罪只有一个量刑标准,即“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新《刑法》对于本罪分成了两个量刑标准。
2.新《刑法》规定了“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的辩护内容。文中介绍了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法律规定,并指出XX区价格认证中心的《价格评估报告书》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同时李XX出售国有资产的行为已超过追诉时效。最终请求法院依法宣告李XX无罪。
玩忽职守罪与玩忽职守罪与工作失误的区别,以及被告在案件中的具体表现和辩解。被告的职责范围限于安全生产监督巡查和上传下达任务,配合政府进行多部门联合执法,积极履行了对于违法企业的监管职责。但由于缺乏具体行政执法权,未能阻止事故产生。案件揭示了玩忽职守和
医疗事故罪与医疗责任差错、医疗意外、重大责任事故罪以及玩忽职守罪的区别。医疗责任差错是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的技术过失或失职行为,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医疗事故罪则造成了就诊人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的后果。医疗意外指病情或患者体质特殊引发的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
因玩忽职守导致公司受损被辞退后的维权方法。在维权前需确认是否符合相关条件,如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等。被无故辞退的员工应准备申请书并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维权途径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和监察举报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