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的裁判要旨是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依据,判断林某强和彭某珍是否具有石头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林某强的祖辈居住在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石头村。1999年8月,经石头村村委会同意,林某强和彭某珍一家从遂溪县下山仔村迁入石头村,并在石头村登记为常住农业户口。他们一直在石头村生产和生活,但没有得到征地补偿费和其他生活补贴,也没有享受其他社会福利待遇。
2000年至2004年,石头村的一些土地被征用,征地补偿费已支付给石头村村委会。石头村将土地发包给少数村民或他人生产经营,并将征地补偿费、土地租金和其他经营收益积累起来,以每月生活补贴的形式分配给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村民。然而,石头村还有未发放完毕的土地补偿款和其他收益款。
2005年12月18日,石头村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议,规定在1982年12月31日前迁入石头村并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居民可以享受工资福利待遇,而在1983年1月1日后迁入石头村的居民则不享受工资福利待遇。
湛江市霞山区人民法院认为,林某强和彭某珍具有石头村的户籍和居民身份证,长期居住在石头村,是该村的村民,享有与其他村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已具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有权请求支付相应份额的征地补偿费。但是,林某强和彭某珍请求2006年5月20日以后的土地补偿款纠纷尚未发生,不予支持。
根据法院的判断,石头村村委会以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形式剥夺了林某强和彭某珍应享有的工资福利待遇,属于侵权行为。因此,法院判决石头村村委会应从2004年8月起补发给林某强和彭某珍每人每月370元的工资,总计1.3万元。
石头村村委会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林某强和彭某珍是否具有石头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确定尚无明确规定。根据法学理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取得应以在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生产、生活并依法登记为常住户口,以及在该集体经济组织以外没有享受其他基本社会福利保障为判断依据。在本案中,林某强和彭某珍的祖辈居住在石头村,他们迁入石头村并在石头村登记为常住农业户口,长期在石头村生产和生活,并没有享受其他社会福利待遇。根据以上判断标准,应认定他们具有石头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
在认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时,要防止“空挂户”和“两头占”的情形。本案中,林某强和彭某珍迁出的村已收回其家庭的承包地,他们在石头村没有承包地,也没有享受其他基本的社会保障。因此,法院判决认定他们具有石头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是正确的。
本案案号:(2006)霞民一初字第184号、[2006]湛中法民一终字第413号
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的权利。农民拥有维护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预征知情权、调查结果确认权等权利。同时,政府有义务公告征地批复结果、土地补偿方案等。在征地过程中,农民有权对补偿标准提出异议,拒绝未全额支付补偿费的政令,并对违法占用土地行为进行举报。
外嫁女如果在土地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时候,具有征收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主张征收补偿款是给予支持的。因此外嫁女仍可参加分配原村的征地补偿款。第二十四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决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
《》已于2011年5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9月5日起施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部转为城镇居民后,对涉及农村集体土地的行政行为不服的,过半数的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以提起诉讼。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多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并根据法律、法规的